20:16
1930年4月7日,紅5軍軍委在蓮花路口召開擴大會議,決定以全力去奪取長岳和鄂西。于是,由分宜、萍鄉直趨湖南,重返湘鄂贛邊境。當時,蔣、馮、閻軍閥戰爭正在醞釀,中共湘鄂贛邊境特委為廣泛宣傳發動群眾,趁根據地周圍反革命力量空虛,指示所屬各縣在“巴黎公社”五十九周年紀念日的3月18日,舉行武裝示威,并集合萬載、瀏陽、宜春、萍鄉等縣赤衛軍和5軍2縱1萬余人,攻打萬載黃茅鎮,拔掉了敵人在蘇區境內的頑固堡壘。宜春、宜豐、平江、銅鼓等地的區、鄉蘇維埃政權迅速建立,并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彭德懷率領紅5軍重返湘鄂贛邊境后,于4月上旬攻占萬載城,消滅敵人1個靖衛團,遂進抵瀏陽東門市,在古港殲滅3個挨戶團。4月中旬,進駐平江長壽街,先后與5軍2、5縱隊會合。此時紅5軍5個縱隊全部在長壽街地區會師。
5月6日,紅5軍在平江赤衛隊密切配合下,全力攻克平江城,全殲敵余賢立1個團和2個挨戶團。平江占領后,湘鄂贛獨立團擴編為湘鄂贛獨立師,隨即開回鄂東南蘇區。
6月初,紅5軍打下湖北大冶的黃石港,在大冶劉仁八鎮召開軍委擴大會議,決定將5縱隊擴編為紅8軍,軍長李燦,(李燦因病由何長工代理),鄧乾元為政委。原1、2、3、4縱隊合編為紅5軍,彭德懷兼軍長,滕代遠兼政委。湘鄂贛獨立師編為16軍。并根據中央指示,在大冶馬蹄驛成立紅3軍團。隨即南下湖南,直取岳陽,于7月中旬回師平江。
7月22日,在平江縣城東門外天岳書院草坪上,紅3軍團召開大會,一方面慶祝平江起義兩周年,另方面誓師攻打長沙。李立三命彭德懷帶5、8軍去攻打長沙,開頭人數不多,槍支也頂多3000支。后來發動平江、瀏陽農民參加,一下增至2、3萬,即對農民武裝進行整編,50人一小隊,一面小紅旗;120人為大隊,一面大紅旗。整編后,紅軍和地方武裝幾萬人由長壽街出發,浩浩蕩蕩向長沙開進。
當時,蔣馮閻大戰中,又發生了蔣介石與張發奎之間的戰爭,湖南軍閥何鍵的主力調去廣西打桂軍了,省內防御力量薄弱,長沙城內只剩下7個旅,兵力不足3萬。何鍵聞訊后,急調15師危宿鐘及19師羅霖兩部共8、9個團逼近平江,聲勢甚大。然而紅軍士氣極振,7月25日,在平江西南的晉坑殲敵一團。26日,紅軍沿著平江通向長沙的大道,奔向離長沙只有80多里的金井。經與敵反復沖殺,展開白刃戰,在湘鄂贛獨立師即紅16軍的增援下,終于將敵主力危宿鐘師大部殲滅,突破了敵人的金井防線。27日,紅3軍團在擊潰榔梨、七里巷等地敵軍之后,從東屯渡渡河,經馬王堆、五里牌,向長沙猛撲,于當日晚8時,從小吳門、韭菜園、瀏陽河一帶攻入長沙城,占領了國民黨省府及清鄉督辦署等首腦部門。
與此同時,平瀏的農民赤衛軍也隨之擁進城。7月29日,在長沙召開慶祝勝利大會,會上宣布彭德懷為湖南省主席。8月1日,又召開10萬勞苦群眾大會,會上通過湖南省蘇維埃政府名單,“以李立三為主席,其余包括湘群眾領袖及紅軍領袖”,宣布了蘇維埃政綱和勞動土地法等。至此,國民黨反動派在湖南的統治中心長沙,宣告解放。
8月5日,國民黨反動派在帝國主義軍艦掩護下向長沙反撲。先由美國炮艇“派羅斯”號領頭轟擊長沙,一連炮轟了4天,城內大火四起,致數千軍民死亡。然后,紅軍進攻時倉皇逃走的軍閥何鍵率劉建緒、羅藩踽兩師自湘潭直逼長沙。陶廣師亦向長沙逼近,敵中央軍羅霖、公秉藩兩師自湖北開進湘境汨羅一帶,王東原旅由三漢磯渡河向紅軍進攻。大兵壓境,紅3軍團在南門黃土嶺大量殺傷敵兵后,迅速撤出長沙,轉戰瀏陽、平江一帶。敵何鍵隨即分3路縱隊尾追,企圖一舉殲滅紅3軍團。毛澤東、朱德獲悉右路縱隊戴斗垣旅己突進到兩省交界處的瀏陽文家市一帶,與其他兩路距離較遠,態勢孤立,于8月18日在萬載黃茅召開軍事會議,決定率紅1軍團當夜奔襲文家市。
8月20日,在當地赤衛隊協助下,紅1軍團突然3面包圍文家市,采取高壓強襲的態勢,血戰3個多小時,全殲立足未穩的湘敵3個團、1個營和1個機槍連共計5000余人。當場擊斃敵第3縱隊司令兼47旅旅長戴斗垣,團長田應棠等。不幸的是,我紅3軍第1縱隊司令柯武東腰掛手榴彈,手持馬頁刀和駁殼槍,在九峰寺山嶺攻堅戰斗的最前沿,中彈犧牲。
8月23日,紅1軍團北進到瀏陽永和鎮,第二天,紅3軍團從平江長壽街南進永和會師。8月25日,紅1、3軍團兩個前委在永和鎮舉行聯席會議,彭德懷提議把紅3軍團編入紅1方面軍建制,以便于統一指揮,遂決定將紅1、3軍團合編為紅1方面軍。由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任總政委,彭德懷任副總司令,滕代遠為副總政委,朱云卿任參謀長,楊岳彬任政治部主任。會議決定成立中共第1方面軍總前委,毛澤東任總前委書記。
紅1方面軍成立后,毛澤東主持召開總前委會議,就李立三8月10日命令紅軍“反攻長沙”的問題進行討論。毛澤東等人對李立三這一命令“表示疑問”,認為紅3軍團從長沙撤出后,城內外敵軍兵力己猛增到30多個團,挖壕筑壘,設置電網,布下了3道防線。毛澤東說,紅軍沒有重炮,技術條件不具備,交通器具如無線電等也沒有,“裝備和訓練都不宜打陣地戰”,在敵強我弱的條件下硬要攻打,“其結果將是紅軍全部消滅”。但是,此時多數堅持城市中心論的主張,說中央有命令,“你們既不打南昌,又不打長沙,還執不執行中央命令?”最終毛澤東、朱德尊重多數意見,總前委作出了第2次進攻長沙的決定,于8日24日下達分“3路向長沙推進”的命令。
8月29日,總前委進抵長沙近郊,獲悉長沙守軍共有31個團,而我方13個師實際相當13個團,雙方力量懸殊,決定采用“誘殲敵軍于其工事之外,然后乘勝攻入長沙”的戰法。但長沙守敵堅特憑工事固守,我軍抓不到殲敵的戰機,而部隊內部要求攻城的呼聲越來越高。于是,紅1方面軍在9月1日晚發出總攻的命令。命令發出后,毛澤東獲知敵人正集結10個團的兵力向紅軍出擊,便立即改變全線總攻計劃,決定在敵出擊時殲滅敵人。9日3日,紅軍果然殲滅了由猴子石出擊之敵700多人,俘敵1000余人。
此后,毛澤東兩次設計誘敵,敵人更是固守不出。紅軍一些領導求戰心切,一再要求強攻。9月10日,毛澤東、朱德只好發布《強攻長沙的命令》。長沙工事共分3道,第1道是巨型鹿石,第2道是密布的竹釘,第3道是高壓電網。在紅軍全線強攻中,有些地方突破了1、2道防線。為沖破第3道,英勇的紅軍戰士在夜色下偷襲電網。由于天黑看不清,許多戰士碰上電網,觸電身亡。繼而買了幾百條牛,在牛尾上綁著蘸了汽油的棉花,點著火,讓牛群一字排開向電網猛沖。不料牛亂沖亂撞,四散奔逃,不但沒沖破電網,反而傷亡了自己的隊伍。后又弄來許多禾桶,在底下安裝兩個粘轆,用澆濕的被子蒙在禾桶前擋子彈,戰士們推著禾桶向前挺進,但效果亦不大。最后是挖壕溝,想把裝著火藥的棺材運到城墻腳下炸城堡,也因敵人炮火密集靠不上去而失效。因此,第3道防線始終未能攻破,我紅軍、士兵傷亡卻極大。
這時,中央軍委長江局傳來張發奎的援軍進到湘潭的消息,毛澤東因勢利導,當即提出先消滅張發奎援軍,然后再奪長沙,這就把紅1方面軍調到機動的位置上了。9月12日,毛澤東、朱德發布了《撤圍長沙后進占萍鄉株洲待機的命令》,扭轉了中國革命運動中一次嚴重的危機。
紅1方面軍撤抵株洲時,繳獲了國民黨政府內部印發的中共中央8月來信,指示“第1軍團的任務是奪取南昌、九江,占領南溜鐵路",“第3軍團在江西工作一個時期后,再去湖南或湖北”。因此,一些主張立即進攻南昌、九江,一些又主張再攻長沙。
從長沙撤退至今,許多提出抗議,其中有些甚至聲明否認朱德、毛澤東的領導。為了總結二打長沙失利的經驗教訓,統一大家認識,9月13日,毛澤東在株洲主持召開總前委會議,經過充分討論,決定先在萍鄉、醴陵、攸縣籌措給養,然后實施“奪取南昌的第1期方案,由紅1軍團奪取吉安,紅3軍團略取峽江、新干。”會后,紅1方面軍沿萍株鐵路從湖南折回江西,于9月23日在萍鄉發布了《紅一軍團由萍鄉出發向吉安前進的命令》。
9月28日,紅1、3軍團到達袁州。29日,為了做好部隊要求
“再攻長沙”的思想工作,總前委召開了“袁州會議”,會上又發生了“先打吉安,還是先打南昌、九江”的爭論。毛澤東反復申述先打吉安的理由,拍胸保證吉安能打開,說要爭取武漢的勝利,必須建立江西政權;要建立江西政權,必須先打下吉安,引導贛西南群眾向南昌前進。經說服,作出了維護株州所定的攻吉計劃。
就在這時,中央長江局軍事部長周以栗來到1方面軍。他帶著中央在8月29日發給長江局,并轉湘省委、湘鄂贛前委及行委的來信,要1方面軍再返回去攻打長沙。圍繞著是維護原決議打吉安,還是回頭再攻長沙,會上產生了激烈的爭論,“幾乎造成1、3軍團的分裂”。為了說服周以栗,毛澤東在袁州“張天成藥鋪”與他作徹夜長談,終于徹底說服了周以栗。第二天周以栗在會上作了政治報告,支持紅1軍團不再返回進攻長沙,而是去攻打吉安。于當天29日午后6時,下達30日由袁州出發,10月2日到達吉安阜田集中的命令。
從紅軍撤圍長沙,至袁州會議,是反“立三路線”的良好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