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甘步衢(1904~1934),蓮花縣坊樓鄉陂頭村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任中共蓮花縣第七區區委書記,中共蓮花縣委委員,1930年9月任中共湘東特委常委,1931年元月,在中共蓮花縣第三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縣委書記。同年調任中共部縣縣委書記,1932年8月調任八路軍政治部主任。1934年被害。
甘步衢6歲在家讀私塾,后到復禮書院讀小學,畢業后到吉安求學一年。他天資聰穎,善于吸取外界的新鮮事物。所以早年雖然受的是封建教育,后來卻能打破封建桎梏,投身到革命中去。
1926年,甘步衢和同村甘桂錫一道,在甘家教村學。他有個親戚,名叫甘青山,在吉安陽明中學讀書時加入了共產黨,經常把宣傳馬列主義的書刊寄回家里,供甘步衢等人閱讀。在進步理論的指導下,甘步衢思想日益進步。后來,甘青山考入上海大學并到蘇聯留學。他經常把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情況,寫信告訴鄉親們。甘步衢深受鼓舞,堅定了參加革命的信心和勇氣。
1927年前后,甘步衢加入黨的組織,任上西農民自衛團秘書長。7月,江西省農會負責人方志敏化名李特派員來蓮花巡視工作,第一站便到坊樓。甘步衢和陳敏(后任少共蓮花縣委書記并代理過中共蓮花縣委書記)一起,積極籌備歡迎方志敏的群眾大會。方志敏到蓮花后,甘步衢向他匯報了坊樓一帶的農運工作。接著,方志敏在群眾大會上就中國農民運動的意義和方向,以及當前蓮花農運的具體情況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甘步衢從方志敏的講話中受到啟迪,增長了才干;在和方志敏的具體接觸中,又學習到很多農民運動的方法和經驗,為他日后從事農運工作,黨的組織工作以及群眾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27年夏,形勢惡化,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有部分分散往附近各縣開展活動。甘步衢來到高安縣(瑞州),通過熟人介紹,在高安湖王廟教私塾。當時,甘步衢化名康先生,以私塾為陣地,白天教書,晚上秘密開展革命宣傳,把革命的火種撒播到偏僻的山鄉。后來,他在高安城被敵人發現,為安全起見,立刻轉移回蓮花縣。1928年蓮花全縣赤化以后,任中共蓮花七區區委書記,后調五區任區委書記,1930年調蓮花縣蘇區政府任秘書長。
1930年10月,“立三路線”雖已結束,但蓮花地處邊遠的湘贛山區,此時才開始貫徹“立三路線”。為了舉行湘東總暴動,奪取中心城市,爭取一省或數省首先勝利,蓮花黨團合并,成立行動委員會,選舉甘步衢為行委書記。
1931年1月,中共蓮花縣第三次代表大會在院下村召開,出席代表120余人,根據上級指示,糾正“立三路線”,黨團分開,甘步衢任中共蓮花縣縣委書記。
在甘步衢任蓮花行委和縣委書記期間,湘東特委機關 由萍鄉宗里輾轉遷至蓮花高州、坊樓,最后在縣城附近的 花塘村成立湘東南特委(在此之前為湘東南行委)。作為縣 一級組織,甘步衢對特委機關工作給予了極大支持,并以 湘東南特委所在地蓮花為中心,派員往四周各縣發展黨的 組織,為成立湘贛臨時省委奠定了基礎。
甘步衢學習認真,政策水平高,工作踏實,每次決定 重大問題以前,一定召集大家充分討論,虛心接受同志們 的意見,從不獨斷專行。所以雖然奉命貫徹執行了 “立三路線”,全縣各地赤、少、童武裝,統一編成五個武裝縱隊,開赴攸縣、茶陵等處打游擊,但因為沒有盲目進攻,發現錯誤又及時糾正,故損失很小。這在當時已是難能可貴的了。
1931年5月,甘步衢離開蓮花,調往湖南部縣工作,任都縣縣委書記。
1932年6月,蔣介石再次調動50萬兵力,分左、中、右三路軍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第四次“圍剿”,形勢十分嚴峻。這個時候,鄢縣及周邊幾個縣的挨護團、保衛團狗仗人勢,殺氣騰騰,頻繁進犯蘇區。大敵當前,甘步衢主持召開中共鄢縣縣委第四次代表大會,這次會議到會代表110余人,是鄱縣蘇區歷次代表大會到會人數最多的一次會議。會議在石洲中皇殿召開,共開了3天。甘步衢組織全體代表共同討論,最后通過了《關于徹底粉碎國民黨第四次“圍剿”的決議》,號召全縣蘇區共產、共青團員帶頭參加紅軍、游擊隊;發動群眾儲備糧食,要求蘇區平均每人儲備一斗谷子,戰時供給紅軍;實行堅壁清野,讓敵人找不到一粒米;在通向根據地的要道、山上增設哨所,實行赤色戒嚴;在通向根據地的山隘口修筑工事,壘好石頭、滾木,隨時準備消滅來犯之敵。
6月下旬,鄙縣、寧岡、茶陵三縣愛護團聯合向十都蘇區發動進攻。甘步衢領導部縣革命隊伍配合在湘贛省軍區第二軍分區統一指揮下的鄱縣紅九營,投入到了緊張反“圍剿”斗爭中,并取得了一系列勝利。
1932年8月,由于工作需要,甘步衢又奉命調湘贛主力紅軍第八軍政治部工作。
1934年突圍西征前夕,被誤作“AB”團,在湖南遇害犧牲。
上一篇:張平化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