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7
攻克邦縣城
1931年11月初,蔣介石集中10個正規師,連同各地地主武裝,向湘贛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一次大“圍剿”。國民黨鄱縣政府糾集各鄉挨戶團四處捕殺共產和革命群眾。中共鄢縣縣委遵照湘贛省委《關于實行戰爭總動員,沖破敵人"圍剿”,鞏固蘇區》的決議,決定痛擊縣挨戶團,打掉國民黨縣政府的囂張氣焰。
此時,湘籟獨立一師護送以袁德生為團長、王震為書 記的湘贛省代表團前往中央革命根據地出席中華蘇維埃第 一次代表大會以后,經上猶、萬安、遂川,來到部縣縣委 和縣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石洲。在聽取部縣縣委匯報以后, 師長李天柱決定派第二團協助部縣警衛營攻打縣城挨戶團。
11月24日,二團500多人在團長彭年的率領下,從石洲梨木坳出發,來到鄙縣警衛營活動駐地坂溪區。鄙縣警衛營營長何德勝、政委梁文光向彭年報告了縣城挨戶團的兵力部署和原定的作戰方案,彭年聽完匯報,對作戰方案作了重新研究。11月25日,天還未亮,兩支隊伍在彭年團長的統一率領下,快速行軍,剛到三里亭,縣挨戶團搶先占領了畫眉橋旁邊的山頭。彭年根據情況變化,當即命令部隊分兩路夾擊挨戶團,一路從石玉后面包圍山頭,另一路正面進攻。在湘贛獨立一師二團和都縣警衛營的強大攻勢下,縣挨戶團不堪一擊,迅速敗下陣來,戰斗不到一個小時就宣告結束,斃傷敵人數十人,繳槍100余支。國民黨政府縣長譚仲玫見勢不妙,化裝向西逃跑。獨立一師二團和鄱縣警衛營迅速攻下縣城,并根據老百姓提供的譚仲玫逃跑方向,組織部隊向西追擊,在五里牌,譚仲玫和3名科長被生擒。部隊返回縣城,打開監獄救出了被關押的革命同志。
湘贛獨立一師二團完成師部交給的任務后,決定經沔 渡返回江西,都縣警衛營也隨二團經沔渡回石洲。部隊到 達沔渡后,將譚仲玫和3名科長交給鄱縣警衛營押回蘇區政府處理。1名偽科長趁機逃跑,當即被擊斃。
蘇區人民聽說抓到了國民黨政府縣長,群情激奮,堅 決要求縣委和縣蘇維埃政府進行嚴懲,以解心頭之恨。幾 天之后,中共都縣縣委書記張平化在石洲板坑樓召開了近千人參加的公審大會,宣布判處譚仲玫和兩名科長死刑, 立即執行。這次攻克鄱縣城,是在敵人重兵“圍剿”湘饋革命根據地時進行的,因而,狠狠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有力配合了根據地的反“圍剿”斗爭,也使部縣地方武裝再一次經受了戰斗的鍛煉。
九峰坳保衛戰
鄱縣挨戶團的幾次失敗,特別是縣長譚仲攻被處決, 使國民黨政府惱羞成怒,幾經策劃對蘇區進行反撲。1932年農歷元宵節過后,都縣挨戶團在駐茶陵湖敵陳光中師的支持下,經沔渡,向上九都蘇區進攻。消息傳來,縣委立即在部隊和地方進行迎戰動員,并決定普縣紅九營和全縣基干赤衛隊,都歸紅九營營長何德勝和政委梁文光統―指揮。接受縣委命令后,梁文光、何德勝親自登上九峰坳察看地形,部署作戰訂?劃,布置紅九營隱蔽在九峰坳大路兩側的山谷里?;沙嘈l隊分散埋伏在山巔背后的灌木林中,還布了3顆地雷。埋伏了兩天,沒見敵人動靜,第三天敵人來了。
當挨戶團的隊伍爬到坡頂快要過坳時,第一顆地雷響 了,我軍立即發起沖鋒,山頂上,山谷中,沖鋒號聲、喊 殺聲和槍彈聲、地雷聲響成一片。敵人見勢不妙,慌忙撤 退。我軍隨即乘勝追擊,梁文光、何德勝兩人身先士卒, 沖在隊伍的最前面。這次戰斗擊傷、擊斃、生俘敵人200余人,繳獲機關槍一挺,步槍30余支。但在激烈的戰斗中,號兵古朝仁當場犧牲,梁、何不幸中彈,身負重傷,被送往紅軍醫院治療。由于當時醫療條件差,整整醫治了一個星期不見療效,二人犧牲在病床上。噩耗傳出,蘇區人民無不痛哭哀悼。中共鄱縣縣委和縣工農兵政府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追悼會由縣委書記張平化主持。隨后,將三位烈士安葬在金鐘仙山頂。
召開中共邦縣第四次代表大會
湘贛省軍區成立后,下設四個軍分區,其中第二軍分 區管轄部縣、寧岡、遂川三個獨立營和地方赤衛隊武裝,劉紫歧任司令員,張平化任政治委員,分區指揮部設在都縣。各獨立營平時在本地活動,戰時由分區統一指揮。
1932年6月,蔣介石再次調動50萬兵力,分左、中、右三路軍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第四次“圍剿”,形勢十分嚴峻。在敵人圍剿湘贛、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幾個月中,3縣及周邊幾個縣的挨戶團、保衛團也殺氣騰騰,時而分散,時而聯合,頻繁進犯蘇區。中共都縣縣委根據中共湘贛省委《關于戰爭緊急動員,粉碎敵人第四次“圍剿”的通令》,于6月中旬在石洲中皇殿召開中共鄱縣第四次代表大會,到會代表110余人,是鄱縣蘇區歷次代表大會人數最多的一次。會議由中共部縣縣委書記甘步衢主持,會期三天。會議通過全體代表討論,作出《關于徹底粉碎國民黨第四次“圍剿”的決議》,號召全縣蘇區共產、共青團員帶頭參加紅軍、游擊隊,發動群眾儲備糧食。要求蘇區平均每人儲備一斗谷子,戰時供應紅軍。實行堅壁清野,讓敵人找不到一粒米。在通向白區的要道、山上增設哨所,實行赤色戒嚴。在通向根據地的山隘口修筑工事,壘好石頭、滾木,隨時準備消滅來犯之敵。
會議之后,都縣紅九營在湘贛省軍區第二軍分區的統 一指揮下,緊密配合寧岡紅八營、遂川紅十營等縣地方武 裝,投入了緊張的反“圍剿”斗爭。
鄱、寧、遂蘇區聯合反“圍剿”斗爭
1932年6月,都縣、寧岡、茶陵三縣挨戶團聯合向十都蘇區發動進攻。第二軍分區命令部縣、寧岡、遂川三縣獨立營開赴十都聯合作戰。經過一天兩晚的激戰,擊潰了三縣挨戶團,繳槍50余支。
7月,遂川紅十營在竹坑與來犯的遂川靖衛團發生激戰,鄢縣紅九營奉命迅速趕至竹坑,與遂川紅十營并肩戰斗,打退了遂川靖衛團的進攻,殲敵30余人,繳槍30余支。
鄱縣紅九營剛從遂川竹坑返回都縣,又遇汝城胡鳳璋 挨戶團在鄢縣漿村活動,并妄圖進攻黃挪潭蘇區。紅九營 隨即與正在鄙縣的永新模范營趕至漿村,趁敵立足未穩,一舉擊潰了胡鳳璋挨戶團。
時隔一月,胡鳳璋再次率領汝城挨戶團竄入鄢縣、桂 東交界處橋頭,都縣紅凡營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主動出擊, 殲敵一個連,繳槍30余支。
橋頭戰斗剛剛結束,駐茶陵湘敵陳光中又糾集&縣、寧岡、茶陵三縣保衛團進攻十都、石洲蘇區,都縣紅九營和十都、石洲區赤衛隊在十都坪寨崗一帶采用伏擊戰,將來犯之敵一部殲滅在伏擊圈內,迫使敵人退回老巢。1932年11月,都縣紅九營又奉命開往寧岡、大隴,配合寧岡紅八營全殲了寧岡縣保衛團,粉碎了敵人對寧岡蘇區的進攻。
紅獨四團的組建與初期活動
1933年6月10日,根據湘贛省軍區60號通令,李宗保接任第二軍分區指揮官兼政委。由于王明“左”傾錯誤的領導,強調紅軍實行所謂“進攻路線”,湘籟省委決定將部縣、遂川、.贛南3個獨立營合編為湘籟紅軍獨立第四團(簡稱紅獨四團),李宗保任團長,邙珠權任政委。8月,李宗保帶領紅軍學校一個連120多人經寧岡來到都縣黃挪潭,把在這里活動的郅縣紅獨九營編入紅獨四團第一營。接著到遂川黃坑,把遂川紅獨十營編入紅獨四團第三營。部隊在遂川黃坑駐扎時,遭到敵人兩路進攻。一營奉命從正面迎擊敵人,遂川七嶺游擊隊從后面追擊,敵人首尾難顧,敗逃。
紅獨四團首戰得勝。繳獲步槍40余支。黃坑戰斗結束后,紅獨四團一、三營到達滁州,把從上猶、崇義前來的贛南獨立營編入紅獨四團第二營。此時,全團1300余人,槍110。多支。除三個營外,還有宜屬連、短槍隊、機槍連、司號排等。紅獨四團組建以后,出兵遂川左安,遭到胡鳳璋匪部和遂川靖衛團的阻擊。紅獨四團奮起還擊,由一營擔任正面進攻,二、三營從左右兩翼包圍敵人,戰斗持續兩個多小時。在全團將士的奮勇還擊下,敵人被擊退,繳槍數十支。但紅獨四團傷亡七八十人。
10月,紅獨四團轉戰上猶、崇義達兩個月。盧林一戰,先敗后勝。12月,再次回到遂川、桂東、鄙縣一帶。先后經歷了遂川的堆子前戰斗、鄙縣桂東交界處的胭脂鋪戰斗、攻打桂東縣城的戰斗和襲擊永新縣城的戰斗等。
由于李宗保不顧保存力量,四處出擊,致使紅獨四團 傷亡較大。政委、參謀長多次勸阻,也無濟于事。
1934年2月,紅獨四團到達郴州黃茅山,正遇湘敵何鍵三個團向黃茅山“進剿”,敵我雙方激戰兩天兩晚。待紅獨四團突圍出來時,全團剩700余人,500多支槍,縮編為兩個營。鄢縣紅獨九營編入紅獨四團后,中共都縣縣委、縣蘇維埃政府從各區警衛連、歸隊傷病員和紅九營留下的人員中抽調100余名戰士,在十都藤棚山重新組建了新的紅軍獨立第九營(簡稱新九營),呂顯明任營長,李昆剛任政委,繼續擔負保衛鄱縣蘇區的任務。
下一篇:四、酃縣蘇區的建設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