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3
紅四軍一系列軍事斗爭的勝利,使湘贛兩省敵人極為驚恐。他們在繼續策劃新的“會剿”計劃的同時,又從經濟上對根據地實行了嚴密的封鎖,企圖將紅軍困死在井岡山區。一時赤白邊界的貿易被隔斷,各縣農民的農副產品、手工業產品、竹木等運不出去,日常生活所需的工業品、日用品運不進來,布、藥材、火柴、煤油等十分緊張,食鹽更成為根據地的奇缺。
面對嚴峻的形勢,毛澤東和特委的同志都甚為焦慮。這時,寧岡縣委書記龍超清和袁文才等向毛澤東建議:在靠近酃縣邊界的大隴開辦一個圩場,以此溝通赤白區的貿易,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
毛澤東等十分贊同這一主張,當即指示寧岡縣委籌備實施。1928年5月,寧岡縣黨組織在茅坪攀龍書院召開了一次代表大會,通過了大隴建立紅色圩場的決定,后又指定朱述庵、陳次謀、劉克勛、趙諧克、吳光遠5人組成籌備委員會,負責大隴圩場的籌建工作。
5月下旬,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成立,袁文才任政府主席。毛澤東“對搞經濟工作的同志明確指示:井岡山山區不僅出產大米,還有大批木材、竹子、茶油和工業用的桐油等土產,你們要設法將這些東西偷運到赤白交界的地區去,和白區的小商販以及那里的人民群眾換回我們需要的物資,并指示地方政府組織工作隊到人民群眾中去廣為宣傳,說紅軍要在大隴開辦紅色圩場,進行蘇區和白區的物資交流。邊界周圍各縣的商人和老百姓聽說紅軍要在黃洋界山下的大隴鎮開設紅色圩場,都很高興,很擁護?!?/p>
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1928年7月15日(農歷五月二十八日),大隴紅色圩場正式開圩。按農村慣例,每逢農歷二、五、八為圩日。因為有廣泛的宣傳,開圩那天,人們從四面八方涌向圩場。在川流不息的人流中,有來自寧岡本縣各地的農民。有紅軍采買人員,也有來自遂川、酃縣、茶陵邊界的小商小販。圩場上,土特產、中草藥、油類、家禽野味等應有盡有,還有外地運進來的布匹、食鹽、藥材等。為了防止壞人破壞圩場的正常貿易,袁文才還派出部分赤衛隊員、暴動隊員和地方維持秩序。整個圩場熱鬧非凡,買賣公平,呈現—派興隆景象。
“大隴紅色圩場開辟后,白區的商販和人民群眾一致反映:‘我們來到紅色大隴圩場做生意,感到什么都比白區新鮮,心情格外舒暢,紅區和白區真是兩重天!我們哪怕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到根據地來做生意,支援根據地人民的斗爭。’井岡山根據地人民群眾說:‘毛委員真英明……’大隴圩場開得好,不僅打破了敵人的經濟封鎖,渡過了難關,而且促進了根據地的工農業生產和經濟建設的發展?!?/p>
大隴圩場同草林圩場比較,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政府管理圩場,領導圩場。大隴紅色圩場開圩以后,直接由大隴區工農兵政府管理,成立了相應的管理機構,負責組織圩場的貿易活動,處理圩場上出現的問題。區政府還派出赤衛隊員在圩場巡邏,保護圩場正常貿易。二、公營經濟參加圩場的貿易活動。大隴區工農兵政府在圩場辦了一個商店,商店里貨物很多,價格公道,凡是使用根據地自己鑄造的銀元在這個商店里買東西,優先供應,并給予適當的優待?!薄霸L問蘇蘭春記錄”,內部采訪資料。
大隴紅色圩場開辟后,一直堅持到1929年1月紅四軍下山,最后才被敵人破壞。解放后,當地人民又重新恢復,并沿用當年的圩日,至今興隆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