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八月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據毛澤東的分析和歷史文獻的記述,可以歸納以下三個方面:
1.湖南省委對客觀形勢的錯誤估量和對軍事行動的盲動主義,是“八月失敗”的根本原因。
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中對此作了透徹的分析。他說:“各地許多小塊紅色區域的失敗,不是客觀上條件不具備,就是主觀上策略有錯誤。至于策略之所以錯誤,全在未曾把統治階級政權暫時穩定的時期和破裂的時期這兩個不同的時期分別清楚。有些同志在統治階級政權暫時穩定的時期,也主張分兵冒進,甚至主張只用赤衛隊保衛大塊地方,好像完全不知道敵人方面除了挨戶團之外還有正式軍隊集中來打的一回事。在地方工作方面,則完全不注意建立中心區域的堅實的基礎,不顧主觀力量的可能,只圖無限量的推廣。他們的這種錯誤意見,就是今年八月湘贛邊界失敗以及同時紅軍第四軍在湘南失敗的根本原因。”
2.湖南省委代表的錯誤指令和導揚是“八月失敗”的直接原因。
毛澤東認為,“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經和省委派充邊界特委書記的楊開明,乘力持異議的毛澤東、宛希先諸人遠在永新的時候,不察當時的環境,不顧軍委、特委、永新縣委聯席會議不同意湖南省委主張的決議,只知形式地執行湖南省委向湘南去的命令,附和紅軍第二十九團(成分是宜章農民)逃避斗爭欲回家鄉的情緒,因而招致邊界和湘南兩方面的失敗。”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這個批評是十分中肯的。
3.當時紅軍大隊本身存在著的不利因素和決策上的失誤,也是“八月失敗”的原因之一。
這些不利因素是:(1)紅二十九團官兵動搖思家,失去戰斗力;二十八團官兵雖不愿去湘南,但提出去贛南,也是右傾悲觀情緒的表現,因而也影響了戰斗力。(2)盛暑遠征,兵力疲憊。(3)從酃縣冒進數百里,同邊界失去聯系,成了孤軍。(4)湘南的群眾沒有充分發動起來,使這次行動變成單純的軍事冒險。(5)因為不明了敵情,使錯誤意見占了上風。(6)準備工作做得不好,官兵不了解此次作戰的意義,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7)黨組織未能發揮作用,甚至完全失去了作用。因此,產生決策上的失誤,導致“八月失敗”。
從“八月失敗”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經驗教訓:
第一,要正確地估量形勢,保持黨組織的有力量和政策的不錯誤。正如毛澤東所說:“根據地建設還必須具備一個緊要的條件,這就是黨的組織的有力量和他的政策的不錯誤。”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湖南省委錯誤指令的根源,就在于對形勢的估量和政策上的失誤。
第二,在敵人統治勢力暫時穩定時期,不能分兵冒進,遠離根據地。楊克敏在總結“八月失敗”的經驗教訓時,曾談及這一點。他說:“這次失敗的經驗是:(1)在統治階級穩定之時,軍力切不可分開,分兵則為敵各個擊破。假如此次二十八、二十九團不去湘南,則決不致遭這樣的損失,而邊界也不致如此失敗;(2)在統治階級暫時穩定之時,割據的擴大必須采取節節推進的政策,而不宜采取舍近就遠的突進政策;(3)割據區域的深入工作為保持割據的根本要圖,切不可只圖擴大,而忽略了既得勝利的深入工作鞏固。”毛澤東說:“八月失敗,完全在于一部分同志不明了當時正是統治階級暫時穩定時期,反而采取在統治階級破裂時期的政策,分兵向湘南冒進,致使邊界和湘南同歸失敗。”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
第三,必須加強人民軍隊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實糾正軍隊中的小生產觀念和極端民主化。“八月失敗”中二十九團表現出的鄉土觀念和士兵委員會的自由主義傾向以致轉向極端民主化的現象,都充分證明必須加強軍隊的思想政治建設。為此,毛澤東深刻地提出:“我們感覺無產階級思想領導的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