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9
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沖出重圍后,冒著風雪,速向贛南疾進。
紅四軍在哪里?誰也不知道,只得邊走邊尋。紅五軍經左安,過上猶,越崇義,渡章水,于1929年2月9日到達大余新城附近。此時,正是農歷除夕。而這時的紅四軍正在瑞金的大柏地。
紅五軍正在大余新城附近的村莊宿營時,贛敵劉士毅部聞訊從崇義向大余襲來。紅五軍部隊聽見槍聲,忙緊急集合,連夜開拔,向信豐方向轉移。爾后,又經安遠、會昌邊境,向于都開進,苦苦地尋找著紅四軍。
是年3月7日,紅五軍在于都黨組織和地方武裝的配合下,一舉攻克了于都縣城,全殲守敵一個正規營。這是紅五軍自井岡山撤離后的第一次勝利。但是,部隊也因一路征戰,減員十分嚴重。
紅五軍輕取于都城,使劉士毅驚恐萬分,不得不分兵來對付紅五軍。待劉士毅部趕來于都時,彭德懷已指揮部隊渡過于都河,退往城南的小密一帶。紅五軍在小密宿營時,又遭敵襲擊,黨代表滕代遠、參謀長鄧萍等負傷。為此,彭德懷決定在小密地區,將滕、鄧等傷病員安置下來養傷,并帶領部隊分散各處,發動群眾,補充兵員,籌措給養;隨后,遵照贛南特委的意見,紅五軍進占安遠縣城,消滅了該城的反動武裝,繳獲了大量軍用物資。
對這段歷史,彭德懷在《往事回憶》中記述說:“為了免遭覆滅,我們便率領收容起來的六七百人,再加傷、殘、病、弱共千余人,從井岡山腹部峭壁向南突圍,在左安又一次遭敵伏擊,突破重圍,經過數晝夜艱苦奮斗才脫離了敵人的重重包圍(當時饑餓交迫的困境是無以形容的)。但是敵人仍繼續追擊、堵擊、側擊,我軍經崇義、安遠、會昌等縣境,約月余才到達興國之蓮塘、東村地區,找到了當地黨組織和二團。這時,在地方黨組織的幫助和群眾的掩護下,對于敵情比較明了,并且得到了兩天休息。在這次長途戰斗行軍中,所部僅剩300余人,從而也深深體會到了根據地的重要性。略加休整時,白軍劉士毅部又追逼占領了蓮塘。我軍乘夜脫離了白軍追擊,而奔襲了于都城,消滅了劉旅留守部隊一個營和民團共約十余人,待劉旅急轉回救時,我又轉移攻占安遠縣城,消滅了該城民團數百人。當時,仍準備回井岡山,恢復湘贛邊區根據地,在安遠縣城的反動縣署搜得文件獲知紅四軍攻占了長汀的消息。為了配合紅四軍的行動,我軍又北進占瑞金(滕在于都負傷休養)。這時紅五軍部隊從300余人,又發展到了700余人。”
這樣,紅五軍隨即從安遠經會昌進占了瑞金縣城。在此一面開展群眾工作,一面整訓部隊,相機和紅四軍取得聯絡。
紅四軍于3月上旬進入閩西長汀。3月14日在長嶺寨與敵郭鳳鳴一戰,大獲勝利,殲俘敵2000余人,并擊斃了閩西土著軍閥郭鳳鳴,隨即占領汀州城。在汀州,紅四軍補充了大量軍需,并在汀州附近進行了半個多月的分兵,對紅四軍的組織系統進行了改編,將部隊編成三個縱隊,爾后,回師贛南。
4月1日,紅四軍回到瑞金,在瑞金與紅五軍會合。兩軍重逢,洋溢著一片歡樂。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等兩軍領導人也為紅四軍、紅五軍在贛南會合感到欣慰。
1929年4月3日,前委在瑞金收到了由福建省委轉來的《中央給潤之、玉階兩同志并轉湘贛邊特委的信》,即“二月來信”。
中央的這封信是2月7日發出的。中央來信,向紅四軍前委介紹了當前的國際國內形勢,著意強調城市工作的重要性,對在農村的紅軍前途作了較為悲觀的估量。來信提出紅四軍必須分成小部隊的組織,“散入湘、贛邊境各鄉村中進行和深入土地革命”,以“避免敵人目標的集中和便于給養與持久”;并提出要朱德、毛澤東“離開部隊”,“速來中央”,說什么“深信朱、毛兩同志目前有離開部隊的必要”,“兩同志得到中央決定后”,“應毅然地脫離部隊速來中央”。
毛澤東認為“中央二月來信的精神是不好的”,對中央來信中的悲觀論調不以為然。為此,專門召開了前委會議,討論中央來信。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都參加了會議。
前委會上絕大多數同志都深有同感,不同意朱、毛離開部隊。
根據前委會議大多數同志的意見,4月5日,毛澤東代表前委給中央寫了一封回信。信中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央此信對客觀形勢和主觀力量的估量都太悲觀了。我們感覺黨在從前犯了盲動主義極大的錯誤,現在卻在一些地方頗有取消主義的傾向了。中央要求我們將隊伍分得很小,散向農村中,朱、毛離開部隊,隱匿大的目標,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想法。我們建議中央,在國民黨軍閥長期戰爭期間,我們要和蔣桂兩派爭取江西,同時兼及閩西浙西。在三省擴大紅軍的數量,造成群眾的割據,以一年為期完成此計劃。”
前委復信中以紅四軍的切身體會,說明了分兵游擊的危害,指出:“以連或營為單位單獨行動,分散在農村中,用游擊的戰術發動群眾,避免目標,我們從前年冬天就計劃起,而且多次實行是失敗的。”所以,前委認為:“愈是惡劣環境,部隊愈須集中,領導者愈須堅決奮斗,方能應付敵人,只有在好的環境里才好分兵游擊。”
前委的復信還強調說:“農村斗爭的發展,小區域紅色政權的建立,紅軍的創造與擴大,尤其是幫助城市斗爭,促進革命潮流高漲的主要條件。”“拋棄城市斗爭,是錯誤的,但是畏懼農民勢力的發展,以為將超過工人的勢力而不利于革命……我們以為也是錯誤的。”
在復信中,前委還向中央報告了一年爭取江西同時兼及閩西浙西的計劃。
最后,毛澤東從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出發,提出如要朱、毛離開部隊,請中央派劉伯承、惲代英兩人來接替,以利工作。他這樣寫道:“中央若因別項需要朱毛二人改換工作,望即派遣得力人來。我們的意見,劉伯承同志可以任軍事,惲代英同志可以任黨及政治,兩人如能派得來那是勝過我們的。”
前委的這封復信,得到了大多數前委委員的贊同。彭德懷也在4月4日致信中央,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后來,中央收到此信后,在周恩來的努力下,沒有堅持原議,朱、毛因此沒有離開紅四軍。可見,前委的復信觀點對中央是產生了影響的。
4月8日,紅四軍、紅五軍開至于都。11日,在于都又召開了前委擴大會議。會上,彭德懷懇切而又堅決地提出紅五軍打回井岡山去,恢復根據地。毛澤東和前委同意了彭德懷的這一意見。會后,紅五軍返回井岡山,紅四軍在贛南分兵。從此,紅四軍與紅五軍互為犄角,開始了新的斗爭。
上一篇:東固會師-開拓新的革命根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