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
6月30日晚,毛澤東在永新縣城商會樓主持召開了邊界特委、紅四軍軍委和永新縣委的聯席會議,先行抵達永新的湖南省委代表袁德生和楊開明、杜修經也參加了會議。會議先由杜修經傳達湖南省委的指示。朱德、陳毅、王爾琢等都認為紅四軍主力去了湘南,只“留下200條槍”難以保衛邊界,根據地將重蹈“三月失敗”覆轍。毛澤東從形勢、敵情、經濟、傷員等方面,陳述了紅四軍主力不能去湘南的理由,請省委收回成命。
毛澤東的意見得到絕大多數與會代表的支持。袁德生、楊開明、杜修經見邊界同志意見一致,且很堅決,只好同意大家的主張。會議決定:不執行湖南省委指示,紅四軍留在湘贛邊界活動,建立鞏固的根據地。會后第四天,即7月4日,毛澤東代表邊界特委和紅四軍軍委起草了向湖南省委陳述不去湘南的報告,列舉了六條理由。 這是下級公然抵制上級省委決定的事情,黨內極為鮮見。這充分體現了毛澤東、朱德、陳毅等共產黨人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革命精神和風范。
7月上旬,敵情發生重大變化。蔣介石命令湘敵吳尚第八軍、贛敵王均第三軍金漢鼎部、胡文斗第六軍共十多個團,向井岡山發動了第一次“會剿”。湘敵吳尚第八軍按“會剿”約定,于7月7 日以兩個團向寧岡發動進攻,9日突破龍市防線,向新城推進。為 粉碎敵人的進攻,軍委當即決定由朱德等率紅二十八、二十九團襲擊湘敵老巢酃縣、茶陵,襲擾湘軍后方,迫敵回援以解寧岡之危。 毛澤東率紅三十一團在永新伺機殲敵。7月13日,紅二十八、二十九團攻克酃縣。毛澤東率紅三十一團往永新阻擊贛軍,切斷湘贛兩軍會合。進入寧岡的湘敵聞酃縣被破,后怕紅軍占領茶陵,斷了自 己的退路,于“日急忙經蓮花退回茶陵,放棄參加“會剿”,湘贛兩省敵軍第一次“會剿”即被打破。
湘敵退卻,朱德、陳毅決定折回寧岡,回援永新。就在此時發生變故。紅二十九團官兵思鄉心切,借口湖南省委有要紅四軍去湘南的命令,竟瞞著軍委和上級軍官,私自召幵士兵委員會會議,決定“殺回老家去”,徑直幵往湘南。朱德、陳毅立即趕往紅二十九團勸阻,同時信告毛澤東。紅二十九團黨代表龔楚不聽勸阻,省委代表杜修經更是“導揚其焰”,致使紅二十九團于7月17日由酃縣水口冒進湘南。朱德、陳毅情知勸阻無效,為避免紅軍大隊分裂,只得率紅二十八團跟隨前進。
7月24日,紅軍主力與駐守郴州的范石生部交戰,先勝后敗,紅二十九團全團潰散。僅剩胡少海的團部和蕭克帶回的一個連共約 100人,編入紅二十八團。其他人散落郴州、宜章等地,不知所終。 紅軍主力冒進湘南,損失慘重,紅二十九團從此不復存在。湘敵撤回湖南后,贛敵11個團進占永新。毛澤東指揮紅三十一團和永新萬余革命群眾,以四面游擊的方式,晝夜襲擾敵人,將贛敵11個團困在永新城及附近30里內達25天之久。永新困敵展現了毛澤東非凡的膽略和杰出的軍事指揮才能,創造了紅軍游擊戰爭史的奇觀。
8月上旬,紅三十一團退入永新山區。中旬,為紅軍大隊挑伙食擔子的農民賀禮昌,帶來紅二十九團兵敗郴州,幾乎全團覆沒的消息。邊界特委遂于8月中旬在永新九陂村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留紅三十一團一營和袁文才、王佐部守山,毛澤東率紅三十一團三營 前往湘南迎還紅軍大隊。贛敵得知紅軍主力已去湘南,便大舉反攻, 進占蓮花、寧岡。其中三個團及反動地方武裝卷土重來,反攻倒算, 血洗根據地。被燒之屋、被殺之人不計其數,不少投機分子紛紛反水,邊界黨的組織和紅色政權絕大部分遭到嚴重破壞,“幾毀中國革命的根基”,史稱“八月失敗”。
8月23日,毛澤東率部在湖南桂東縣城與朱德、陳毅率領的紅二十八團會合。劫后重逢,悲喜參半。當晚,毛澤東在桂東唐家大屋召開了前委擴大會議。杜修經檢討了自己的錯誤。朱德、陳毅等也承擔了各自的責任。次日,紅軍主力回師井岡山。
在行軍途中,出現了紅二十八團二營營長袁崇全挾二營及團部機關炮連、迫擊炮連叛變事件。其中4個連的察覺袁崇全的陰謀主動返回軍部,另1個連也被軍參謀長、紅二十八團團長王爾琢追回。但是,叛徒袁崇全竟然不顧與王爾琢是同學同鄉同年庚兄的情誼,開槍將王爾琢打死,王爾琢時年27歲。王爾琢犧牲后,林彪代任紅二十八團團長。
1928年8月下旬,湘贛敵軍趁我紅軍主力遠在湘南欲歸未歸之際,向井岡山根據地發動了第二次“會剿”。此次“會剿”,湘敵出動三個團,贛敵出動一個團,共四個團。另有三個團也伺機而動。
留守井岡山根據地的紅三十一團團長朱云卿、黨代表何挺穎聞訊后,即率領三十一團一營兩個連退守井岡山,會同袁文才、王佐的紅三十二團保衛井岡山軍事根據地。并于8月29日會同邊界特委、寧岡縣委緊急商議迎敵之策。
8月31日,湘敵吳尚三個團向黃洋界哨口發起了進攻。在朱云卿、何挺穎的率領下,駐守于黃洋界哨口的紅軍官兵和地方武裝,憑借黃洋界天然屏障,依靠地方武裝和人民群眾,以不足一個營的兵力,打敗了敵人四個團的進攻,取得了黃洋界保衛戰的重大勝利,打破了敵人的第二次“會剿”。毛澤東在回歸途中聞此捷報,欣然奮筆,寫下了著名的《西江月·井岡山》一詞: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1928年9月8日,紅四軍主力在毛澤東、朱德率領下從湘南經崇義、上猶歸來。1928年9月上旬,贛敵獨立第七師劉士毅部以5個營的兵力尾隨紅四軍至遂川。朱德率紅二十八團擊潰敵軍,擊斃叛徒袁崇全,占領遂川縣城。隨即分兵4路游擊,做群眾工作,重建政權,同時籌措給養。陳毅率東路紅軍游擊到萬安,與萬安縣委取得聯系,康克清等80個萬安農軍,在劉光萬帶領下隨紅軍上了井岡山。
10月1日,紅二十八團在茅坪泗頭垅設下“布袋陣”,林彪指揮作戰,全殲周渾元旅尖子營,活捉營長周宗昌,繳槍100余支。 此戰后收復寧岡全縣。
10月中旬,湘敵閻仲儒部126人,由營長畢占云率領,在桂東起義,參加紅軍。隨后編為紅四軍特務營,畢占云仍為營長。10月底,贛敵向成杰部駐袁州(宜春)的一個正規連,在連長張威的率領下起義,編在蓮花紅色獨立團,后改編為紅四軍獨立營,張威任營長。畢占云、張威棄暗投明參加紅軍,是黨的政策以及紅軍和根據地的影響深入人心的結果。
11月9日,贛敵周渾元旅的一部開出永新,進駐新城。朱德率紅二十八、三十一團從茅坪出發,凌晨時兵臨新城。在敵軍出操時將其擊敗,攻占新城。次日,乘勝追敵,第四次占領永新縣城。
紅軍大隊重回井岡山,3個月內連戰皆捷,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得以恢復,形成了包括寧岡全縣,遂川、酃縣、永新各一部分,面積4000多平方公里,人口約30萬,南北狹長的整塊革命根據地。
紅四軍回師井岡山根據地后,在開展武裝斗爭的同時,黨的建設和根據地建設也取得了重要發展。
1928年9月以后,為了純潔黨的組織,湘贛邊界開展“厲行洗黨”。其實質就是整黨,主要是組織上的清洗和整頓。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早的一次整黨活動。“洗黨”的重點是寧岡、永新兩縣, 這兩縣的黨組織全部解散,重新登記。“洗黨”后建立秘密組織,重新登記時對清洗之人既不登記也不通知。“洗黨”后邊界人數減至6000人左右。數量雖然少了,但戰斗力卻大大增強。“洗黨”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有的地方過嚴過狠,有的地方不夠到位,有的出現排斥知識分子現象等。
此外,為了提高黨的思想水平,加強政權建設,10月,特委和軍委分別在茅坪象山庵和茨坪舉辦了兩期黨團培訓班。兩期均有100 多人參加培訓,時間一般3個月。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經常為學員講課。在組織建設上,把混入政府中的投機分子和階級異己分子清除出去,選出優秀的工農分子進人政府機構。對于如何正確處理黨政關系,湘贛邊界前委規定,“以后黨要執行領導政府的任務”,“而不是包辦政府的行政事務”;“黨的主張辦法除宣傳外,執行時必須通過政府的組織”;“免除黨即政府的弊病”,等等。把民主集中制運用于政權組織,健全蘇維埃政府的辦事制度,凡事由集體決策,反對個人說了算。適時地改變活動方式,蘇維埃政權由公開轉向半秘密。同時,建立和健全各種群眾組織,將赤衛隊、暴動隊、工會、婦女會、青年團、少先隊、兒童團等統歸各級蘇維埃政府領 導指揮。為了更好地開展土地改革,1928年12月,湘贛邊界政府頒布了《井岡山土地法》。嘗試用法律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
隨著井岡山斗爭的深入開展,毛澤東開始從理論上進一步思考中國革命道路問題。10月14日至16日,毛澤東在寧岡茅坪步云山白云寺召開了中共湘贛邊界第二次代表大會。出席會議的有邊界各縣和軍隊中黨的負責人100余人。毛澤東在會上作了《政治問題和邊界黨的任務》的報告。報告詳細闡明了中國的紅色政權存在和發 展的原因,再次回答了“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會議通過了毛澤東起草的《湘贛邊界各縣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決議案》(《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就是其中一部分)。會議對邊界黨的改造和建設、各縣工作、農村斗爭、工人運動宣傳、蘇維埃、土地、 青年團等問題進行了討論,作出了決議。《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是毛澤東對井岡山斗爭實踐在理論上的高度概括和總結,他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了中國社會的性質和特點,闡明了中國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原因, 提出了建立根據地的正確政策,把土地革命、武裝斗爭、建立根據 地三者密切結合起來,形成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大會選舉毛澤東、朱德、譚震林、陳正人、龍超清、朱昌偕、劉天干、盤圓珠、王佐農、宛希先、王佐、楊開明、何挺穎等19人為特委委員。 因楊開明病重,譚震林代理特委書記,陳正人為副書記。
1928年11月6日,邊界根據6月4日《中央對前敵委員會的指示信》規定,重組了前敵委員會(簡稱前委)。前委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最高領導機關,統轄邊界特委和紅四軍軍委。前委由毛澤東、朱德、譚震林、宋喬生、毛科文5人組成,毛澤東為書記。11月13 日至15日,毛澤東和前委在寧岡新城召開了紅四軍黨的第六次代表大會,共79人到會。會議通過了關于政治問題、問題、軍事問 題、經濟問題、紀律問題5個決議案。選舉23人組成紅四軍軍委,朱德為書記。軍委在前委領導下開展軍隊中黨的工作。
在軍事建設方面,為加強井岡山和九隴山兩大軍事根據地的建設,邊界黨、軍委根據“二大”關于“修筑完備的工事” “建設較好的醫院” “儲備充足的糧食”的決議,扎扎實實地做了幾件大事: 一是興建了小井紅軍醫院,力求解決基本的醫療條件。二是成立邊 界防務委員會,統籌地方后勤的調派和指揮。三是組織紅軍挑糧上山,對付敵人的新“會剿”,以解長期的戰爭之需。毛澤東、朱德、 陳毅等軍中領導帶頭挑糧,至今還流傳著“毛委員背糧上山”“朱德的扁擔”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四是修筑完備的工事,將井岡山軍事根據地的五大哨口迸行了修筑,在九隴山軍事根據地也修筑了工事。五是開展紅軍冬季訓練,進行政治教育,開展軍事訓練,提高官兵綜合素質。
針對根據地部隊的吃飯穿衣等問題,毛澤東、朱德等一方面以身作則,艱苦奮斗,“從軍長到伙夫,一律吃五分錢的伙食”。另一方面,釆取有力措施,發展邊界經濟。一是發展農業生產。加強對農業生產的領導,頒發布告督促檢查。組織耕田隊,調劑勞力、耕牛余缺。興修水利,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發動婦女參加農業生產。紅軍官兵在做群眾工作時,積極幫助干農活。二是創辦上井造幣廠。上井造幣廠是1928年5月下旬在原謝氏兄弟造幣廠基礎上創辦的,專造“花邊”。原材料主要是紅軍打土豪所得各種銀質器具。
“花邊”印模是墨西哥版的“鷹洋”。為了區別,在銀元上鑿了“工”字,邊界軍民稱之為工字銀元。三是開辟紅色圩場。紅色圩場有兩個,遂川草林圩場和寧岡大隴圩場。毛澤東專門制定了保護中小商人的政策,強調“一個紅棗也不能動”。四是設立公賣處和公營商店。公賣處設在茨坪,用打土豪籌得的部分款子,買一批貨物放在公賣處出售,以方便群眾。五是成立竹木委員會。有計劃組織井岡山盛產的山貨和竹、木、油、茶等,通過各種渠道溝通赤白貿易。還開展群眾性的熬硝鹽運動,等等。這些措施有效地活躍了根據地經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壓力。
正當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設事業蓬勃發展之時,又一支革命武裝匯聚到井岡山,那就是彭德懷、滕代遠等領導的平江起義部隊紅五軍。這支武裝于12月10日與紅四軍在寧岡新城勝利會師。紅五軍與紅四軍在井岡山會師,是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對井岡山根據地后期斗爭起了重要作用。
1928年6月,國民黨軍湖南獨立第五師開至平江換防。中共彭德懷時任該師第一團團長。彭德懷在準備起義時,接到要他逮捕共產黃公略、黃純一、賀國中等人的命令。彭德懷即與滕代遠等商定以士兵鬧餉的名義立即起義。7月22日上午,彭德懷召開排以上軍官會議,解除了 10余名軍官的職務。11時許,在縣城天岳書院前召開一團官兵起義誓師大會,下午1時,起義爆發。起義軍解除了縣城反動軍警2000余人的武裝,占領了平江縣城,釋放了被關押的工農群眾。黃公略、賀國中分別在嘉義鎮和岳陽起義,23日到達平江與彭德懷會合。24日成立了平江縣工農兵蘇維埃政府。部隊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第十三師,彭德懷任紅五軍軍長兼第十三師師長,滕代遠任紅五軍黨代表兼十三師黨代表,鄧萍為參謀長。 下轄3個團約2500余人。25日,成立了紅五軍軍委,鄧萍為書記, 委員有滕代遠、彭德懷、黃公略、賀國中、李燦、黃純一、李光、 張榮生等。
平江起義爆發后,國民黨湖南清鄉督辦署急調第五獨立師陳光中部分部隊數路進攻平江,又調第二十三師朱耀華部等由瀏陽向平江“堵剿”,同時電傳鄂、贛兩省當局派兵“堵剿”。紅五軍在與敵軍近五個團激戰后,損失慘重。8月20日,紅五軍在黃金洞接到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信。信中要求紅五軍避免與敵主力部隊作戰,向萍鄉、安源與朱毛紅軍聯絡。于是,彭德懷、滕代遠接信后率主力向江西萬載方向運動,期望上井岡山與朱毛紅軍會合。但是,國民黨軍兩個團一直窮追不舍,激戰屢屢不斷。9月9日,紅五軍主力在萬載縣大橋受挫后,折向銅鼓。第一次向井岡山挺進的計劃落空。
9月17日,大橋受挫后,紅五軍攻克銅鼓縣城,部隊士氣大振。同日滕代遠以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員的身份,在銅鼓幽居主持召開了紅五軍黨組織負責人與平(江)、瀏(陽)、修(水)、銅(鼓)四 縣黨組織負責人聯席會議,組建了中共湘鄂贛特委。滕代遠為書記, 彭德懷、王首道、李宗白、邱訓民為常委。會議總結了平江起義以來的經驗教訓,研究了紅五軍的去向問題。大家認為紅五軍留駐湘鄂贛一帶勢成孤軍,敵軍隨時都有十多個團,于我不利,應到井岡山去與紅四軍會合。這樣,紅五軍主力開始了第二次挺進井岡山的軍事行動。
10月,紅五軍黨委與湘鄂贛邊界特委在修水臺莊召開平江、瀏陽、修水、銅鼓、武寧五縣黨組織負責人聯席會議,將紅五軍與各地方武裝合編。紅五軍番號不變,下轄三個縱隊,十個大隊。這樣,經過思想和組織整頓,為向井岡山挺進打下堅實基礎。
臺莊整編后不久,湘鄂贛三省敵軍調集20余團兵力,步步進逼,“會剿”臺莊。為打破敵人“會剿”,解決部隊給養,決定留下一、二縱隊由黃公略指揮,在平瀏邊境堅持斗爭,相機掩護彭德懷部行動;彭德懷、滕代遠、鄧萍、李燦等則率第三縱隊及特務大隊向井岡山靠攏,與朱毛紅軍會合。
1928年11月,彭德懷等率部幾經奮戰,突破敵人重圍,月末兵抵萬載。萬載縣長聞訊而逃,守敵全部繳械。紅五軍在萬載獲得了大量軍用物資,戰士們盡量多拿,準備上山作禮品送給紅四軍的兄弟。
1928年11月底,彭德懷、滕代遠率部從萬載出發,于12月上旬到達蓮花高州。蓮花縣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曾實現全縣一片紅。高州百姓得知紅五軍是上井岡山與朱毛紅軍會合的,送水送茶,讓房打鋪,使紅五軍官兵深為感動。
次日,紅五軍向寧岡進軍。突然傳來一陣槍聲。不久,一支隊伍飛奔而來。彭德懷命司號員用軍號聯絡,得知是何長工帶領的紅四軍。彭德懷大喜過望,忙集結部隊開過去。原來,紅四軍通過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也得悉紅五軍要上山的消息。毛澤東、朱德商量派何長工率畢占云特務營、張威獨立營前往迎接。何長工、畢占云、 張威聽說紅五軍已到蓮花高州,在襲擊坊樓的蓮花靖衛團后,即帶著隊伍追趕過來。
紅五軍與紅四軍的接應部隊在蓮花九都會合了。雙方戰士頓時一片歡騰。彭德懷、滕代遠等紅五軍領導與何長工等見過面后,即向寧岡前進。兩個多月來的艱苦轉戰,終于如愿以償。紅五軍與紅四軍特務營、獨立營,經永新越過七溪嶺,于12月10日來到寧岡新城。
何長工將紅五軍隊伍安頓在新城東門外的歷山、王下村,軍部設在王下村的“敬愛堂”。紅五軍受到了根據地人民的熱烈歡迎。不久,毛澤東、朱德、陳毅等一行飛馬來到“敬愛堂”。在歡聲笑語中,一雙雙大手緊緊相握。毛澤東、朱德、陳毅向紅五軍的同志介紹了井岡山根據地創建和朱毛會師以來的情況,彭德懷、滕代遠等 也介紹了平江起義和兩次向井岡山進軍的經過。雙方決定,為紀念廣州暴動1周年和歡迎紅五軍上山,于12月14日召開兩軍會師慶祝大會。紅四軍二十八、三十一、三十二團5000余人和紅五軍800 余人,加上當地的地方武裝和群眾,近萬人參加了會師大會。毛澤 東、朱德、彭德懷、滕代遠都講了話,寧岡黨政團體的代表也講了 話。會后,紅四軍宣傳隊還表演了文藝節目。
紅五軍和紅四軍的會師,是繼朱毛會師后的又一次勝利大會師。它增強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武裝力量,為鞏固和發展井岡山根據地作出了很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