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5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實現中國人民當家作主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為“索我理想之中華”矢志不渝,“喚起工農千百萬”,進行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推動了中國革命新局面的形成。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早期工農運動中得到了充分展現。
1.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
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上,中國共產黨提出當前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開展工人運動。上海機器工會的成立,揭開了中國工人運動的新篇章。第一個工人補習學校的創辦,培養了不少工會活動分子,為日后工人運動形成燎原之勢播下了火種。從此,工人階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站在革命的舞臺,為爭取本階級和全民族的 解放開展英勇的斗爭,知識分子和工人運動進一步結合,涌現了許多優秀的工人和工人領袖,最終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次高潮。
(1)創立黨領導工人運動的第一個總機關。1921年8月11日, 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產業中心上海成立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張國燾為總主任,這是黨領導的工人運動第一個總機關。8月16日,發表了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宣言》,宣言明確地宣告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的性質是一個不分男女老少和地籍的工人階級的產業組合,是一個要把各個勞動組合都聯合起來的總機關,目的為爭取和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它的任務是向勞動者宣傳組合之必要,聯合或改組已成立的勞動團體,使勞動者有階級的自覺,并要建立工人們與外國工人們的密切關系。8月20日,《勞動周刊》作為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機關報在上海創刊,這是中國共產黨的中央機構直接領導出版指導工人運動的第一本刊物,也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份全國性的工人報刊。1922 年,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總部由上海遷到北京,主任改為鄧中夏,改《工人周刊》為機關刊物。主要活動是對工人進行宣傳教育,組織工會,領導工人開展罷工斗爭。1922年5月1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廣州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通過了共產黨提出的“打倒帝國 主義”、“打倒軍閥”的口號和《罷工援助》、《八小時工作》、《全國總工會組織原則》等決議案。1925年5月1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廣 州召開了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會議通過了工人階級與政治斗爭、經濟斗爭、組織問題、工農聯合等30個決議案,成立了中華全國總工會。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是在共產黨領導下公開領導工人運動的總機關, 它對中國工人運動的發展和影響是極為深遠的。
(2)掀起黨領導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個高潮。在中央和地方的各級黨組織的發動和領導下,中國工人階級的覺悟很快得到提高,工人運動開始出現蓬勃興起的局面。以1922年1月香港海員罷工為起點,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個高潮。在持續13個月的時間里,全國發生大小罷工100余次,參加人數在30萬以上。1923年2月4日 爆發的京漢鐵路三萬名工人大罷工,使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達到頂點。2月7日,在帝國主義勢力的支持下,軍閥吳佩孚調動軍警在京漢鐵路沿線血腥鎮壓(罷工)工人。京漢鐵路總工會江岸分會委員長、共產林祥謙和京漢鐵路總工會與湖北省工團聯合會法律顧問、共產施洋等先后被殺害。二七慘案發生之后,全國工人運動暫時轉入低潮。第一次工運高潮中,“二七”斗爭是一個里程碑,正如樣代英所說:“'二七’以后,中國的國民革命,才開了一個新局面,無產階級參加國民革命,而且大家承認了他在國民革命中的領袖地位……工人階級覺悟為求他們自己的解放,一階級的單獨奮斗是不合算的,他們喊出來民主革命的聯合戰線……也使孫中山先生,第一個認識工人階級的力量,開始注意工人運動”。這就說明中國革命的敵人是異常強大的,僅靠工人階級孤軍奮戰,進行罷工或其他合法斗爭是不行的,只有爭取一切可能爭取的力量,擁有強大的革命武裝,才能戰勝兇殘的敵人。
(3)發動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北伐戰爭期間,為配合北伐進軍,推翻北洋軍閥在上海的反動統治,中國共產黨領導上海工人階級, 在1926年10月24日到1927年3月21日期間,共舉行了三次武裝起義。雖然前兩次起義失敗,但是第三次武裝起義是由中央軍委書記兼特別軍委書記周恩來擔任總指揮,上??偣l布總同盟罷工令,全 市80萬工人實現了總罷工并立即轉入武裝起義,租界里的中國工人 也集合到華界參加起義,經過30個小時的激烈血戰,殲敵5000余人 后占領上海,最終取得勝利。中國工人階級的頑強戰斗精神和強大的組織力量震動了國內外,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軍閥的反動統治,堪稱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光輝的一頁。
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組織的工人運動,進一步密切了同工人階級的關系,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作為先進階級自身具備的堅定的革命性和堅強的戰斗力,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政治影響,為掀起全國規模的大革命準備了條件。
2.領導和發動農民運動
中國共產黨創建之初,在領導和發動工人運動的同時,也開始探 索農民運動新道路,推動了新式農民運動的蓬勃發展,為中國共產黨后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開辟和土地革命的開展積累了經驗。
(1)領導第一次有組織有綱領的農民運動——浙江蕭山衙前農民運動。1921年9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沈定一邀請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教師劉大白,學生徐白民、宣中華、唐公憲等人在蕭山衙前開展農民運動,成立了衙前農民協會,發表了《衙前農民協會宣言》和《衙前農民協會章程》,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抗租減租斗爭,影響波及蕭紹平原,附近82個村建立了農民協會。次年1月,衙前農民運動被反動政府鎮壓,李成虎被反動政府逮捕后,在獄中遇難。衙前農民運動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領導的第一次有組織有綱領的農民運動,充分顯示了農民群眾潛在的偉大革命力量,揭開了中國現代農民革命斗爭的序幕。
(2)提出通過徹底的土地革命來解決農民問題的偉大使命。1922 年6月15日發布了《中國共產黨對于時局的主張》,其中列舉的11項 奮斗目標里面有“肅清軍閥,沒收軍閥官僚的財產,將他們的田地分給貧苦農民”和“定限制租課率的法律”兩項內容涉及農民問題,這是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通過徹底的土地革命來解決農民問題。中共二大后,農民問題開始得到中共中央的關注,農民階級在中國革命中的階級地位得到充分肯定。在中共二大宣布的革命目標中, 就有“廢除丁漕等重稅,規定全國一城市及鄉村——土地稅則”和 “規定限制田租率的法律”兩項針對農村封建剝削的內容。1923年 6月舉行的中共三大會議強調了農民階級作為革命同盟軍的地位和在國民革命中的作用,新黨綱重申了中共二大宣言和《對于目前實際 問題的計劃》中提出的針對農村封建剝削的斗爭目標。中共歷史上通 過的第一個《農民問題決議案》充分考察了各地農民運動實況,認為黨 “有結合小農佃戶及雇工以反抗牽〔宰〕制中國的帝國主義者,打倒軍閥及貪官污吏,反抗地痞劣紳,以保護農民之利益而促進國民革命運動之必要”。
(3)發動海陸豐農民運珈建立并鞏固了全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 20世紀20年代,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以彭湃為首的海陸豐人民便義無反顧、敢為天下先地投身革命,掀起了一場席卷廣東、影響全國的成民運動。1921年初,彭湃就已認識到中國農民占多數、社會革命要依靠農民的實際情況,他決定到農村去組織農會,并抱著鋼鐵般的決心從事農運工作。1922年7月29日,彭湃在“得趣書室”成立了“六人 農會”。同年10月,又建立500多名農民參加的“赤山約農會”。1923 年1月,中國第一個縣級農會——海豐縣總農會宣告成立。4月,農會會員達到20萬之眾,海陸豐已經形成了“一切權力歸農會”的浩蕩氣勢。彭湃又相繼組建了惠州農會和廣東省農會。1925年3月,彭湃組 織建立海豐總農會的第一支武裝隊伍——農民自衛軍。這支被譽為 “東方的紅軍”的海陸豐自衛軍,不僅在保衛大革命勝利果實方面起著關鍵性作用,還在國民革命軍兩次東征和省港大罷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正是因為這里的政治基礎好,群眾革命熱情高,1927年10月,中 共中央為了保存革命武裝實力,才決定南昌起義部隊南下海陸豐,發展壯大力量。1928年1月廣州起義的主力部隊也來到海陸豐發展壯大武裝力量。南昌起義的紅二師和廣州起義的紅四師,分別幫助海陸豐用槍桿子建立并鞏固了全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為日后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和開展土地革命提供了寶貴經驗。
(4)創辦第一個農民運動講習所——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廣州 農民運動講習所(簡稱農講所),是在共產黨人彭湃等人倡議下,經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而開辦的培訓農運的學校。從 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共舉辦了六屆,培養農運800多名, 分到全國各地發動群眾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1926年5月3日,為了迎接北伐戰爭,推動全國農民運動,在時任國民黨中央農民部長林伯渠的倡議和支持下,在廣東繼續開辦了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毛澤東任所長。毛澤東一方面積極從事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工作,大 力培養農民運動的骨干;另一方面廣泛搜集有關農民運動的資料,編 輯出版《農民問題叢刊》,總結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從事農民運動特別是彭湃領導廣東海陸豐農民運動的經驗,深刻論證了農民問題是中 國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在組織上和思想上對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在中國革命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5)推進湖南農民運動,有力配合了北伐戰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出現了以湖南為中心的農村革命運動,顯示了農民階級的巨大力量,極大地配合和支援了北伐戰爭。北伐前湖南的農運已有較好基礎,北伐軍進入湖南后,農民迅速被組織起來,農民運動的廣度和深度都超過其他各省。到1926年11月初,湖南全省75個縣,已有50多 個縣成立了以貧農為骨干的農民協會,會員發展到130多萬人。1926 年12月1日至28日,湖南省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在長沙舉行,標志著湖南農民運動進入全盛時期。1927年1月,農會會員人數激增到 200萬人。到同年4月,全省已有63個縣成立了縣農民協會,農會會 員猛增到200萬人,參加革命斗爭的農民達1000萬以上,湖南農民運動成為北伐戰爭時期全國農民運動的中心。政治上打擊土豪劣紳,在許多地方建立農民自衛軍等農民武裝,形成了 “一切權力歸農會”的新的政治局面。經濟上,開展谷米限價、減租、減息等斗爭。在社會制度改造上,敢于沖擊傳統的封建宗法制度,如開展禁煙禁賭、解放婦女、 移風易俗、辦學校、破除迷信等活動,改革后的湖南農村展現了勃勃生機,配合支援了北伐戰爭,顯示了農民階級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