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1937年10月14日,《新中華報》刊登了這樣一條消息: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第六隊隊長黃克功,因逼婚未遂,將陜北公學年僅16歲的劉茜槍殺身亡。
這短短幾十個字的消息,在當時的陜甘寧邊區卻像一枚炸彈,掀起了軒然大波。
黃克功,江西南康人,時年26 歲。他15歲參加革命,參加過井岡山斗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為革命出生入死,曾立過許多戰功。進入抗大學習后又留校任職,擔任第十五隊隊長, 事發時任抗日軍政大學第六隊隊長。
劉茜,山西定襄人,時年16歲, 曾在太原市友仁中學讀書。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后,滿懷一腔抗日救亡的熱情,她離開了環境良好的家庭,奔赴延安,同年8月被錄取為抗日軍政大學第三期第十五隊學員。
在抗大第十五隊,黃克功和劉茜二人相戀并向延安社會公開了他們的戀愛關系。
不久,劉茜進入陜北公學學習,黃克功仍留在抗大,兩人見面的機會也逐漸減少。他們之間的愛情在經歷了最初的熱戀之后,出現了嚴重的危機。
1937年10月5日傍晚,黃克功與劉茜商談不成,竟然失去理智,將劉茜槍殺。
黃克功殺人案發生之后,群情激憤。但圍繞著是否對黃克功處以極刑的問題,卻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意見。一部分人認為,殺人必須償命,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完全沒有討論的余地。 另一部分人則認為,殺人固然要償命,但也要具體情況具體處理。黃克功是共產黨的重要領導、指導員,歷史上曾經立過大功,現在進行的抗日戰爭也需要這樣的優秀人才,處以極刑未免有些太可惜了,應該給他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而黃克功也給毛澤東寫信并請求:希望死在與敵人作戰的戰場上,而不要死在自己的法場上。鑒于此,時任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代院長、刑事審判庭庭長的雷經天向黨中央和毛澤東請示。
1937年10月11日,在陜北公學召開的萬人公審大會上, 黃克功在個人申訴時,坦白交代了自己的犯罪經過。最后,他向法庭請求,如果對他必須執行死刑的話,希望給他一挺機關槍,由執法隊督陣,他要死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法庭經過合議后,宣判黃克功死刑,立即執行槍決。
聽完宣判后,黃克功沒有表示反對。當執法隊押著他穿過人群走向刑場時,法庭突然接到了毛澤東的親筆信,信中要求必須當著黃克功本人的面向大會宣讀。黃克功又被押回了會場。審判長雷經天一字一句地宣讀了毛澤東的親筆信。
雷經天同志:
你的及黃克功的信均收閱。黃克功過去斗爭歷史是光榮的,今天處以極刑,我及黨中央的同志都是為之惋惜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個共產紅軍而有如此卑鄙的,殘忍的,失掉黨的立場的,失掉革命立場的,失掉人的立場的行為,如為赦免,便無以教育黨,無以教育紅軍,無以教育革命者,并無以教育做一個普通的人,因此中央與軍委便不得不根據他的罪惡行為,根據黨與紅軍的紀律,處他以極刑。正因為黃克功不同于一個普通人,正因為他是一個多年的共產,是一個多年的紅軍,所以不能不這樣辦。共產黨與紅軍,對于自己的與紅軍成員不能不執行比較一般平民更加嚴格的紀律。當此國家危急革命緊張之時,黃克功卑鄙無恥殘忍自私至如此程度,他之處死,是他的自己行為決定的。一 切共產,一切紅軍指戰員,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黃克功為前車之戒。請你在公審大會上,當著黃克功及到會群眾,除宣布法庭判決外,并宣布我這封 信。對劉茜同志之家屬,應給以安慰與撫恤。
毛澤東
1937年10月10日
聽完毛澤東的回信,黃克功追悔莫及地低下了頭。當他再次被押出會場執行槍決時,人們看到,他是以心甘情愿認罪伏法的態度離去的。
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長期以來,中國共產黨一直將它作為最髙宗旨。一個人,當他無私無畏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時候,他的行為是高尚的,而當他將自己的利益看得高于黨和人民的利益的時候,當他以身試法、違背了黨紀國法時,無論他身居何位,都將受到黨紀國法的嚴懲!黃克功之所以被處以極刑,并不是共產黨人無情,并不是毛澤東不認這個舊部, 而是他違背了黨的宗旨,侵害了人民的利益,理應受到嚴懲。
光陰荏苒,斗轉星移。當槍林彈雨、硝煙彌漫的戰爭漸漸遠離了中國人民的時候,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在天安門城樓前唱響的時候,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把一個山河破碎、 布滿戰爭創傷的舊中國建成了今日繁榮昌盛、欣欣向榮的現代化新中國。而在這漫長的過程中,許許多多的拋頭顱、灑熱血,為革命和建設獻出了青春和汗水。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無疑應為這樣的功臣大書一筆。然而,隨著和平年代的到來,隨著物質利益的極大豐富,在這樣的功臣當中,有沒有類似“黃克功”這樣的人物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些人經不起金錢的誘惑,有些人在美色面前不能自持,有些人為了個 人利益而置人民的利益于不顧,貪污腐化,行賄受賄……在聲色犬馬、燈紅酒綠中醉生夢死,這些人由人民的公仆漸漸蛻變成了損害黨和人民利益的蛀蟲。這樣的蛀蟲,事情一旦敗露,包庇者有之,做假證者有之,轉移財物者有之,殺人滅口者有之…… 然而,無論他們怎樣欲掩其罪,真相總是能大白于天下的。
“黃克功殺人案”,體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則, 體現了黨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宗旨。正是在這一宗旨的昭示下,我們的黨才領導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我們的黨才將處在水深火熱中的勞苦大眾引向了改革開放繁榮富強的現代化社會。
上一篇:為什么要開除劉力功的黨籍
下一篇:拔掉“廉潔政治”地面上的莠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