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黎育教(1905-1932),郢縣下村鄉坪人,1925年入黨。1927年7月,組織成立都縣良橋貧雇小組,不久在部縣建立良橋臨時黨支部。1927年12月,隨毛澤覃上井岡山,被留在工農革命軍工作。1928年5月,任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三十一團一營一連黨代表。1929年2月至5月任都縣縣委書記。1932年,被敵人殺害,犧牲時年僅27歲。
黎育教,乳名開學,化名黎震。1905年2月24日,出生于部縣下村鄉坪坑村楊家灣一個書香之家。
他的祖父黎世稱,是位“博學而廣識,素著威望于鄉黨”的前清秀才。父親黎昌伍也是個優級師范畢業生,“嘗執鐸于水口、漿村諸地,每蜚聲于文壇”。長兄育智畢業于成章中學,為“鄉梓佼佼之新秀”。二兄開茂,“不善于文,躬勤于隴畝”。家里有較多的田山,經濟相當寬裕。這樣的家庭給黎育教的求學深造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黎育教六歲時父親病故,由“溫良賢淑、恤困憐貧”的母親朱氏“撫養成童”。七歲讀私塾,由老祖父“授孔孟之書,習歐蘇之文”。黎育教記憶力極強,一經帶讀便朗朗上口,習讀片刻便能背誦如流,使得老秀才眉目舒展,常捋著胡子對人家夸耀:“此兒,吾家之千里駒也!”把他當成了掌上明珠。
后來,黎育教就讀于坪坑黎氏族學、桂東縣育英高小 和都縣梅崗書院。受母親“賢淑憐貧”的影響、祖父“正直為人”的教誨,他從小養成了扶弱不怕強的性格。在學校里,他發現誰受欺侮,總是第一個起來打抱不平;哪個同學缺紙少筆,他毫不吝惜地解囊相助,無形中形成了同學中的“小首領”。
1923年,黎育教考入省立“三師”。這所學校是當時湘南地區的革命營壘,民主空氣很濃,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反帝反封建的學生運動蓬勃發展。他來到這里,感到耳目一新,大開眼界。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他接觸了很多進步老師和同學,閱讀了大盈的進步書籍,明白了很多道理。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后,同學們無比憤慨,抗議日、英帝國主義殘殺中國工人的滔天罪行。在湖南學聯的領導下,他們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大鬧了衡陽縣政府和湘南善后督辦署。黎育教在這場運動中得到了鍛煉和提高。不久,都縣在衡陽讀書的青年學生組成了“鄱縣旅衡同學會”,創辦《鄱光旬刊》,黎育教被推選擔任總編輯。他和同學們一道,以犀利的筆鋒無情地揭露反動統治者和土豪劣紳們的罪惡,熱情地宣傳馬克思主義。
1925年冬,經中共“三師”特支書記、湘南學聯會長、同鄉同學劉寅生介紹,黎育教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無產階級的先鋒戰士。
由于經常出頭露面組織學生運動,黎育教被學校當局 勒令停學。他不得不于1926年上期轉學長沙,在湖南一師畢業,7月回到家鄉,在坪坑小學任教。他利用教書的合法身份從事農民運動的發動工作。白天教小學,晚上辦農民夜校,以教農民學文化為掩護,宣傳農民為什么苦、地主老財為什么富、怎樣才能解決貧富不均等革命道理。在他宣傳啟發下,坪坑村的貧苦農民很快覺悟起來,于同年8月正式成立了坪坑農民協會,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減租減息、禁煙禁貼的運動。并組織稍有文化的青年農民清查審核黎氏宗祠的財務賬目,用具體事實揭露族長、董事貪污剝削農民的劣跡。
坪坑村的農民運動開展起來后,他奉中共都縣特別支 部的指示,辭去坪坑小學教員職務,到外鄉外村做農運工 作。一天夜里,他從外村回來,路過他的夜校學生農會骨 干黎顯達家,黎顯達問他為什么不在坪坑領導農會,他說: “你還記得《蜘蛛網》那篇課文嗎?蜘蛛能在檐下、墻角到處結網,我們也要到處開展工作,只有各地的農民都起來,革命才有成功的希望。”幾句話便使黎顯達明確了團結奮斗的道理,增強了信心和勇氣。
1927年春,由于北伐軍的節節勝利,都縣的農民運動和全省一樣,搞得轟轟烈烈。為了鎮壓土豪劣紳的反抗,保護農民勝利果實,縣農協籌委會決定建立部縣農民自衛軍。黎育教立即響應,他和邙光前、周介甫等同志率領南鄉青壯年農協會員三百多人赴縣參加集訓。
1927年4月中旬,鄱縣農民自衛軍正式宣告成立,黎育教被任命為第二中隊隊長。當時都縣有個團防局,局長是孫秉文,副局長是賈威,他倆堅持地主豪紳的反動立場,一貫和農協會作對。早在1927年3月份,縣農協會繳了他們80支槍,以武裝自衛軍。孫、賈恨之入骨,攜帶部分爪牙和槍支,逃至十都一隅,以圖伺機再起。縣農民自衛軍為了消除這股隱患,便會同省政府派來都縣的唐生智部一個連,共計一千多人分兩路夾擊。孫、賈不敢迎戰,率部潰逃,遁隱江西邊界的深山老林。黎育教率領二中隊參加了這次進擊,搗毀了賈成的老巢,繳獲了大批物資。
這次討伐獲勝,大大鼓舞了農民的斗志,有力地打擊 了封建地主階級的反動氣焰。
長沙“馬日事變”發生后,各地反動勢力復辟,孫秉文、賈威之流組織地主武裝猖狂反撲,占領縣城。
1927年6月中旬,農民自衛軍攻城失敗,總指揮朱子和及大批農運骨干、共產被捕殺,自衛軍被摧垮,縣、區、鄉農會被迫解散,整個都縣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仇恨、憤慨、憂慮和悲痛一齊充塞在黎育教的胸腔。今后怎么辦?他心里沒有底。和本鄉共產邙光前商量后,決定一道秘密離開鄙縣,前去長沙,找上級黨組織匯報請示工作。在湖南一師,他們找到了周禮。周禮是他三師的同學,思想進步,早就靠攏黨的組織,曾由三師黨組織保送到省黨校學習,“馬日事變”后,黨校被取締,進步學生遭逮捕,他隱藏在一師一位同學的住處。黎育教和邙光前問他介紹了部縣的情況,共同分析了當前的革命形勢,然后直截了當地問周:“現往到處抓人,白色恐怖籠罩湖南,你還干不干?”周答:“怎么不干呀?我要跟共產黨革命到底!”黎育教見他態度堅決,便說:“那你就回鄱縣去,先把你家附近的貧雇農秘密串聯起來。我們去武漢找組織請示匯報后,回來咱們一起重新干。”
1927年7月下旬,黎育教和邙光前得知省委計劃組織秋收起義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消息,從武漢秘密回到部縣,在黃挪潭找到周禮。當了解到周禮回鄉后做了大量的串聯發動工作,秘密建立了涼橋貧雇小組的情況,他倆非常高興,隨即介紹周禮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建立中共涼橋臨時黨支部。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推舉周禮擔任支部書記。此后,他們三人分工負責,分別前往東、南、西片秘密發展,恢復和建立黨的基層組織,使郅縣的革命之火又重新點燃起來了。
正值鄢縣革命斗爭重新發動之時,毛澤東同志率領的 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武裝經三灣改編后來到鄙縣,然后上井 岡山創建我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1927年12月,黎育教奉命護送毛澤覃上井岡山,被留在工農革命軍工作,后擔任工農紅軍第四軍三十一團一營一連黨代表,為鞏固和發展井岡山根據地進行了多次浴血奮戰,右眼角上留下了一條長長的傷疤,右耳被子彈削去了三分之一。
在毛澤東同志的親自指導下,鄱縣黨組織為配合湘南 暴動,領導全縣農民舉行了轟轟烈烈的“三月暴動”,并正式建立了中共鄢縣縣委。正當根據地處于興盛之時,鄙縣縣委機關遭敵破壞,縣委書記劉寅生、委員劉平章壯烈犧牲。為了幫助重建都縣縣委,毛澤東同志指派黎育教回縣工作,擔任中共鄱縣第二屆縣委組織部部長。于是,黎育教于1928年6月上旬第三次回到家鄉從事地方革命斗爭。
新縣委一建立,采取以井岡山為依托、波浪式地向前 推進的策略,首先在靠近井岡山邊界的青石崗、大院、黃挪潭一帶活動。作為組織部部長的黎育教,以主要精力發 展黨的組織,抓好重建縣、區鄉政權及地方武裝的配 備、考察、教育,十分繁忙。“他平易近人,說話細聲細氣,總是面帶笑容。大家喜歡喊他的輝名,菩薩,。別看他整天笑瞇瞇的,可對要求十分嚴格。”
有一次,大院區赤衛隊長劉清遠不遵守在山棚歇宿的 紀律,偷偷回到家里過夜。黎育教知道這件事情后,第二 天天亮前便翻山越嶺跑到劉家,敲開門,鐵青著臉嚴肅地 批評說:“你為什么這樣做?難道忘記了血的教訓?”不久前,白匪半夜搜山圍屋,捉去了劉清遠的母親和大嫂等七人,關押在石洲橫店里,幸好他母親和嫂子等四人瞅空逃離脫險,其余三人都被殺害。劉清遠聽了批評,難過地低下頭,承認了錯誤,并在支部會上作出檢討。
黎育教以此為例,對全體進行紀律教育,從此大 大加強了隊伍的組織紀律性。這對促進分配土地、擴 大紅軍,籌糧籌款和反圍剿等項工作的順利開展,起了很 好的作用。到同年10月,鄱縣的革命斗爭進入全盛時期,割據面積達到全縣的三分之一。
1929年1月,蔣介石拼湊了湘贛兩省國民黨軍21個團,第三次“會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當時,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主力去贛南開辟新的根據地,留下紅五軍和紅四軍一個團守衛井岡山。由于敵強我弱,雖經五天苦戰,井岡山仍陷入敵手。井岡山西麓的鄱縣紅色區城也遭受嚴重摧殘,縣工農兵政府主席徐鼎燕、縣婦聯主任周亞水等 一批被殺害,縣赤衛大隊被打散,縣委書記李卻非脫 險后離開鄙縣。鄱縣大部分根據地陷入敵手,都縣蘇區人 民又一次陷入白色恐怖之中。
在桂東橫水江執行臨時任務的黎育教,聽到這一消息, 不顧個人安危,于2月上旬趕回黃挪潭石禾坪,主持召開被打散后會和在此的會議,建立臨時縣委,重新恢復縣委領導機關。經大家民主選舉,公推黎育教為臨時縣委書記,周禮為組織部部長,張平化為宣傳部部長,邙光前為軍事部部長。在這危難之時,黎育教和他的戰友們重新挑起了恢復鄢縣蘇區的重擔,繼續領導全縣人民和國民黨反動派作艱苦卓絕的斗爭。
1929年5月,彭德懷率領紅五軍打回井岡山不久,黎育教奉命調至湘贛邊持委工作。1930年3月,根據中共湖南省委加強全省白區斗爭的領導力量的指示,黎育教被任命為湘南白區工作團主任,派往廣東坪石,配合湘南工委恢復發展郴、宜、耒一帶的黨組織,組建湘南游擊大隊(后改為赤色游擊隊)。
1931年8月,湘贛臨時省委成立,委派黎育教為省委巡視員,仍在湘南幫助工作。不久湘南特委改組,王濤任書記,黎育教兼任宣傳部部長。黎育教和湘南特委的同志深入基層指導,使湘南地區的工作得到較快的恢復和發展。1932年春天,湘南赤色游擊隊發展到擁有200多人槍的隊伍,打過不少勝仗,宜章赤色區的挨戶團和“鏟共隊”等反動武裝幾乎全部被殲滅,群眾革命情緒不斷高漲。
正值湘南工作迅速恢復發展之時,傳來了以王明極 “左”路線為特征的肅清AB團的中央指示信,湘南特委圍繞著如何貫徹的問題展開了爭論。黎育教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認為內部肅反要實事求是,不要亂抓人、亂殺人。他針對湘贛根據地已發生的情況嚴肅?地說:,,蘇區肅反不講政策,太過火。肅反亂殺人,群眾不敢說,但心里是明白的。不該殺的殺了,不僅造成人心渙散,就是自己良心也過不去。”“要我干這個壞事,我是干不出來的,就是回去當個老百姓,心里也舒坦些。”由于他理直氣壯地抵制錯誤路線,使湘南地區避免了內部肅反擴大化的發生,革命形勢朝著穩步健康的方向發展。
1932年11月,黎育教奉命去湘贛省委匯報工作,偕同兩個警衛人員化裝成銅匠,途經鄱縣下村大溪江時,被人認出并向“鏟共義勇隊”告密。而黎育教三人一點也不知曉,繼續一路爬山。傍晚時,他們行至與坪坑交界的白沙
“兄弟們,快到坪坑了,這是蘇區邊界,咱們歇一會吧!”兩個同伴便把銅匠工具箱放下來,一同坐下擦汗歇息。
“不好!下面來了敵人……”大約坐了不到半個鐘頭,黎育教突然大聲叫道。另一同伴也大喊一聲:“上面也有敵人!”
這時他們才知道已被敵人兩路夾擊。在這萬分緊急的 時刻,黎育教用手往旁邊荒田一指,大聲說了一句:“你們快跑!"
“那你呢?”
“別管我!我地形熟,能夠應付。”
那兩位同志猶豫了一下只得服從命令,跑下荒田,消 失在深草密林之中。黎育教彎腰抽出扁擔搏斗,但是退了, 幾支罪惡的梭鏢同時戳進了他的肋下和腰部。黎育教還沒 來得及還擊便倒在血泊之中。
那兩位同志在叢林中隱約看見了黎育教遇刺倒下,強 忍著怒火和悲痛,連夜趕到坪坑鄉蘇維埃政府,邊哭邊說, 報告了黎育教犧牲的噩耗。在場的人都驚呆了。鄉蘇維埃 主席黎昌仁兩眼噴火,一拳打在桌子上,大聲吼道:“要為育教同志報仇!”第二天一早,他集合坪坑鄉的全體游擊隊員,兵分兩路,一路將黎育教的遺體抬回坪坑隆重安葬;另一路夜襲大溪江,搗毀“義勇隊”的巢穴,抓住告密者和一個兇手,在黎育教墳前正法。
上一篇:李卻非
下一篇:周里(又名周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