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6
何長工,一九二七年九月參加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后來到井岡山。他曾于一九二二年在法國勤工儉學,是毛澤東十分信任且又頗有學問的紅軍指揮員。一九二八年一月,何長工被毛澤東派到王佐部工作。同年二月,袁文才部隊升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團,袁文才任團長,何長工任黨代表。五月調任二十八團黨代表。袁文才與何長工雖然只有過三個月的合作,但袁文才十分尊重何長工。尤其是在何長工的幫助下,鏟除了王佐的死對頭大土豪尹道一,使得袁文才從內心感到敬佩。
當何長工聽完袁文才講述私自離開紅四軍、從東固回來的情況后,既對其行為表示一定的理解,又對其組織紀律觀念不強的問題進行耐心細致的批評教育。他語重心長地對袁文才說道:文才,“六 大”決議有關政策規定,是“是”是“非”,咱暫且不去討論。但作為一 名共產黨員,不遵守黨的組織紀律,這是不對的。你想想,如果大家想走就走,那我們的黨將成何體統?我們的部隊又將成何體統?想必你自己也清楚,毛委員之所以把你們幾個人調任紅四軍出征贛南, 一方面是對你們的看重和培養,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止和消除你們這里的土、客籍矛盾而帶來的不良后果,這是毛委員的一片良苦用心啊!再說,中央的決議難免也有出錯的時候,但作為黨的下級組織或個人,完全可以逐級向上反映,錯誤的決議仍然還可以糾正過來嘛。現在既然你們已經回來,黨組織仍然希望你們像以往一樣,繼續好好地為黨工作。
何長工的一席話把袁文才說得滿面羞愧,他在深深地埋怨自 己,這些都是很普通的道理,為何自己就沒有想到呢?他為自己一時 頭腦簡單而慚愧,更為私自離隊的沖動、莽撞行為而后悔。他當即向 何長工認了錯,表示愿接受組織處理,并以今后的實際行動來改正 錯誤。
鑒于袁文才的認錯態度,何長工感到滿意和高興。他認為,自從 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創建井岡山根據地以來,袁文才為這支部 隊渡過難關、立足井岡、發展壯大立下了汗馬功勞。不能因為他現在 犯了錯誤,黨組織就否定他過去的功績,不給他改過的機會。為此, 他專門召開了寧岡縣委常委會議,對袁文才等三人的情況進行研究 商議。到會的寧岡土籍常委龍超清、謝希安、肖子南等對袁文才的私自離隊深表不滿,他們心里在想:好不容易才把你袁文才“擠”走,現 在竟然又回來了。他們對重新安排袁文才的工作故意設置障礙,會 議沒有結果,這使得何長工也感到棘手。于是,何長工決定向邊界特 委巡視員宛希先匯報,由宛希先來決定和處理此事。
宛希先是最早追隨毛澤東上井岡山的,在此之前,曾在黃埔軍 校學習并參加過北伐戰爭,具有良好的軍政素質。在秋收起義部隊 慘遭失利,將士悲觀動搖、軍心不穩的關鍵時刻,毛澤東進行了軍事 上著名的“三灣改編”,宛希先則是在這異常艱難困苦條件下,第一 個站出來堅決支持毛澤東的人。表現出堅定的革命斗爭精神,一直 深得毛澤東器重。人們把他和張子清稱為毛澤東的“左丞右相”。他 歷任紅四軍軍委委員,第十師黨代表,湘贛邊界第一、第二屆特委常 委、巡視員兼茶陵特別區委書記。在湘贛邊界第三次反“會剿”失利 后,宛希先在九龍山召集永新、茶陵、寧岡三縣黨的聯席會議,成立 臨時特委,他被選為特委常委、巡視員。
袁文才與宛希先在井岡山斗爭的艱苦歲月里,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宛希先小袁文才八歲,而職位又比袁文才高,但宛希先從不 擺資格、擺架子,他十分尊重袁文才。而袁文才對這位二十剛出頭的 小老弟則有一種自然的喜愛,有事沒事他倆會經常在一起聊聊天。 村民們有時上山捕獵到野牛、野豬、野兔等野味,袁文才則會把毛澤 東和宛希先一起請到家里來喝上兩盅米酒。袁文才碰到軍事上的一 些難題時,也喜歡向宛希先討教,因宛希先進過黃埔軍校,屬科班出 身。久而久之,兩人在感情上成了親密無間的兄弟。
宛希先聽取了何長工關于袁文才等私自回家情況報告后,很想 來一趟寧岡,他要找袁文才當面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只是因 忙于茶陵的工作事務,一時又脫不開身。但對袁文才的為人處世,宛 希先是了解的,也是放心的。他跟何長工一樣,理解袁文才私自離隊的“苦衷”,但對其無組織無紀律的行為,又覺得應該加強教育,以使 袁文才確實提高思想覺悟,認識自己所犯的錯誤。于是,給了袁文才 一個“黨內警告”處分。同年五月,袁文才重新出來工作,擔任寧岡縣 赤衛大隊大隊長職務,并參加了中共寧岡縣委常委①。在這期間,王 佐的三十二團改編為湘贛邊界紅軍獨立第一團,隨后又編入紅五 軍。寧岡縣赤衛大隊,是一九二八年二月隨著寧岡縣蘇維埃政府建 立后而成立的半軍事化的工農群眾組織,下設龍市、古城、新城、大 隴四個中隊,其主要任務是配合紅軍作戰,實行武裝自衛,維護蘇維 埃政權,平時參加生產勞動。縣赤衛大隊自成立以來,幾經起落,經 歷了艱難曲折的發展過程。
一九二八年八月,湘贛邊界特委和紅四軍軍委為加強地方武裝 建設,將紅四軍第三十二團的近一百五十支槍及部分干部充實到縣 大隊和各中隊,調原三十二團參謀長徐彥剛擔任大隊長。在國民黨 向井岡山根據地發動第三次“會剿”期間,縣赤衛大隊飲冰臥雪、英 勇反抗,終因力量懸殊,部隊被打散,人員傷亡慘重,最后只剩下二 十余人槍。隨后縣赤衛大隊在大隴橫石隴又重新恢復,有四十余人 槍。但隨著國民黨再度進攻寧岡,縣赤衛大隊再次被打散,部隊僅剩 兩個班二十支槍。
袁文才受命于危難之中。面對縣赤衛大隊這一現狀,他首先對 部隊進行組織上的清理整頓,在對人員調查摸底的基礎上,重新建 立健全大隊和中隊兩級組織,對大隊及各中隊干部的人選進行考察 任用。其次是加強武器裝備,通過各種渠道,迅速將槍支增加到六十 余支,再配備一些梭鏢和大刀,使每個赤衛隊員都有武器。再就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袁文才認為,縣赤衛大隊之所以多次 被打散和遭受重創,部隊的軍事素質差是一個重要原因。為此,袁文 才一上任就將縣大隊及各區中隊全部集中在相對安全的大隴區中 隊,進行了整整半個月的集中訓練,并在訓練期間開展思想政治教 育活動。袁文才還親自給隊員們上課,幫助大家樹立艱苦奮斗、不怕 流血犧牲的革命精神。通過袁文才的積極努力,在很短的時間內,就 使寧岡縣赤衛大隊不論是在軍事實力上還是在部隊的精神面貌上, 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一九二九年六月下旬,袁文才率寧岡縣赤衛大隊,配合從大余 返回湘贛邊界的紅五軍,接連收復了遂川與寧岡縣城。八月上旬, 根據湘鄂贛邊界特委的要求,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離開永新 返回湘鄂贛邊界。敵又乘機占領了永新縣城。為保存革命力量,袁 文才帶領寧岡縣赤衛大隊退入九隴山一帶堅持斗爭。同年十月,袁 文才參加了湘贛邊界特委召開攻打永新城的作戰會議。袁文才率 領寧岡縣赤衛大隊與王佐率領的紅軍獨立第一團一起,由南向北, 形成三面包抄永新縣城的態勢。十月三十日,部隊向永新城內守敵 發起總攻,一舉攻克永新縣城,奪回了國民黨在第三次“會剿”時占 據的失地。
一九二九年十一月間,正是割禾摘茶梓時節,國民黨寧岡縣縣 長陳宗經帶著擁有二百條槍的寧岡靖衛團,由湖南都縣竄回龍市駐 扎,威逼人民群眾交租納稅,殘酷剝削百姓。
袁文才決定消滅靖衛團,端掉反動縣政府。他詳細分析敵情后, 為更有把握消滅這股敵人,便寫信給王佐要求增援。王佐立即派得 力部下刁輝林帶一個連趕到寧岡,隨即在東南特區住地狐貍背召開 軍事會議,研究殲敵計劃。同時,選派膽大心細、情況熟、腦子靈的赤 衛隊員陳龍德前往龍市偵察,準備在龍市圍殲敵人。
當得知陳宗經帶領靖衛團突然從龍市退到睦村駐扎時,袁文才 立即改變作戰計劃,組織部隊連夜出發,對睦村實施四面包圍。
睦村地處寧岡與湖南部縣的交界處,兩面高山,中間是一道狹 長的田壟。南面與湖南部縣的下關、沔渡相接,北面與寧岡腹地龍市 相連。狡猾的陳宗經為防不測,選擇緊靠都縣的睦村駐扎,以便可進 可退。
天亮之前,袁文才率部到達目的地,完成了兵力部署:周桂春帶 領赤衛隊一部在上寨設伏,堵截通往湖南鄱縣的退路;李筱甫帶赤 衛隊一部截住柳樹隴并謝上;袁文才親自帶領刁輝林一個連截住睦 村后山并目蓮井。天剛放亮,袁文才就指揮部隊發起沖鋒,此刻,縣 衙門的人還在熟睡之中,靖衛團也剛吹起床號,突然遭受襲擊,靖衛 團一片混亂,不少敵人來不及取槍就倉皇逃竄。縣長陳宗經在逃跑 中被擊斃,敵人潰不成軍。袁文才指示周桂春、刁輝林迅速追擊殘 敵,一直追到下關。
第二天,袁文才預料龍子雨很有可能會來為其在靖衛團被擊 斃的兄弟龍子其收尸,于是,他吩咐周桂春帶部分赤衛隊員悄悄地 埋伏在上寨。敵人果然如期到來。當敵人進入伏擊圈,又被我赤衛 隊以突然猛烈的火力而擊潰,當場繳獲十四支槍并一本靖衛團的 清冊表。
睦村戰斗,共繳獲長槍二十七支,駁殼槍一支。另鴉片、煤油、文 件、銀洋不計其數。隨后又把因欠糧款和田賦稅被關押的四十多個 老百姓釋放出來,并燒毀了他們的欠單。從此,被打垮的寧岡靖衛團, 再也不能在寧岡立足而逃散外縣。
因私自離隊受到“黨內警告”處分的袁文才,沒有埋怨我們的 黨,沒有因受處分而背上思想包袱和出現消極對立情緒,也沒有長 吁短嘆、怨天尤人、喪失斗志,而是認真地反省自己,在革命斗爭和實際工作中努力彌補自己的過失。他率領寧岡縣赤衛大隊與王佐率 領的紅軍獨立第一團一起,團結奮斗,努力奮戰,為收復井岡山根據 地失地,鞏固和穩定邊界政權作出了積極的努力和貢獻。與此同時, 他領導的寧岡縣赤衛大隊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上一篇:秘密潛回家鄉
下一篇:血染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