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8
平江起義發生于1928年7月22日,它是在中共湖南省委指示 下,由湘鄂贛邊特委發動并參加領導、在當時來說規模較大的起義。滕代遠時為特委書記,賀國中是1927年在黃埔軍校時入的黨,黃公略是1927年12月入黨,彭德懷是1928年4月人黨。
平江起義主要領導人之一的彭德懷原名彭得華,1898年出生于湘潭縣烏石鄉一個農民家庭,幼年時母亡父病,家境赤貧, 13歲起在煤窯上做小工。17歲那年,他在村上與另一個青年組織農民吃大戶、分糧倉,受到地主的告發,逃到洞庭湖當挑土工,之后在那里投人湘軍。干了兩年,他由排長升為連長。又因在軍中組織“救貧會”暗殺了當地一個叫歐盛欽的惡霸,事發后棄職逃走。翌年,彭德懷考入湖南陸軍講武堂,畢業后參加了北伐戰爭。 在北伐軍圍攻武昌的時候,擔任營長的彭德懷結識了師政治部秘書、中共段德昌。正是段德昌經常同談論國事,介紹進步書籍給他閱讀,促使他的思想逐漸發生變化。1928年3月已升任團長的彭德懷率部駐防湘鄂交界處的湖南南縣,得知在湖北公安縣領導農民暴動的段德昌負傷,派人秘密將段接來軍中治療。4月下旬,彭德懷由段德昌介紹,經南(縣)華(容)安(化)特委報中共湖南省委批準,秘密加人了黨的組織。
彭德懷人黨后,南華安特委先把鄧萍派進來,安排在營部當書記官。不久,又把李光派到彭部作交通員。3個組成了支部,由鄧萍負責。彭德懷只與特委保持單線聯系。
1928年5月初,彭德懷所在的獨立第五師移防平江,他要鄧萍和李光加緊與平江一帶黨的組織取得聯系。
6月中旬,南華安特委派了一名不輕易啟用的交通員來到平江,與彭德懷接上了頭。交通員帶來了中共湖南省委關于彭團在平江舉行兵變的指示,彭德懷要鄧萍向李光作了傳達,并開始考慮兵變的方案。
正在彭團暗中加緊起義準備的時候,湖南省委派滕代遠來到彭部。鄧萍以宴請老友為名,邀請了彭德懷等人在豪華旅館作陪,來的都是。滕代遠與眾人相見后,傳達了省委關于彭團起義的決定,又由彭
德懷報告了近期在部隊展開的秘密活動的情況。當晚,換上滕代遠的服裝假扮滕的中共賀夷,坐著轎子出城離去。滕代遠卻換上士兵服裝隱蔽在新近吸收入黨的李燦連。
過了一些時日,彭德懷突然收到地下、打進第五師師部擔任電臺主任的陳玉成給他專門拍發的電報:南華安特委已遭破壞,叛徒供出黃公略是共產。同一天傍晚,滕代遠也接到湖南省委關于南華安
特委被敵破壞的緊急通知,并指示:說:“獨立五師黨的情況有所暴露,立即策劃暴動,以爭取主動。”
彭德懷與滕代遠連忙召集鄧萍等人制定武裝起義的方案, 確定在7月22日午間舉行起義,并對撤換反動軍官和聯絡第三團黃公略營等事宜作了具體安排。
7月22日上午10時,彭德懷在他的第一團團部召開排以上軍官會議,宣布撤換第三營營長,由不久前被吸收入黨的黃純一接任,掃除了起義的障礙。接著,彭德懷來到天岳書院指揮第一營的起義行動;李光帶領兩個連占據了國民黨平江縣黨部、縣政府,解除了縣挨戶團的武裝,抓住了反動縣長劉作柱等人;黃純 一帶領第三營解決了第五師師部和特務連,逮捕了副師長李慧根等軍官;李燦帶領第一連消滅了駐在上西街的清鄉隊。整個起義行動只用了一個半小時,全部解除了平江城內的反動武裝,逮捕了大部分反動首惡分子,打開三所監獄救出300多名已判死刑的。同一天下午,黃公略與賀國中也分別率部起義。
7月24日下午,平江縣黨組織在縣城月池塘廣場召開數萬人的軍民大會,慶祝起義勝利,宣布成立平江縣工農兵蘇維埃政 府,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彭德懷任軍長,滕代遠任黨代表, 鄧萍任參謀長。起義部隊編為紅五軍第十三師,師長和師黨代表分別由彭德懷和滕代遠兼任。下轄第一團,團長雷振輝,黨代表李燦;第四團,團長陳鵬飛,黨代表黃公略;第七團,團長黃純一, 黨代表賀國中。
國民黨湖南省政府看到自己的營壘與塌了一角,迅速調集三個師的兵力,在湘鄂贛邊境地主武裝的配合下,于7月25日兵 分五路向平江進攻。紅五軍在與強敵的十幾次激戰中,第七團的兵力損失慘重,犧牲了團長黃純一;第四團攻打長壽街失利,團長陳鵬飛叛逃;進攻瀏陽城的第一團亦遭受挫折,部隊退到龍門進行休整。這時,敵人仍有12個團向紅五軍實行圍截。為了避免與強敵硬拼,部隊于8月上旬轉攻江西修水縣城,與當地黨組織共同發動群眾斗爭。8月中旬,江西敵軍以7個團的兵力從武寧、 萬載方向進攻修水,紅五軍退回到平江的黃金洞一帶。一個月以 來,紅五軍每天要與敵人血戰數次,最多時達八次。在頻繁的戰 斗中,部隊減員很多,傷病員日漸增加,給養非常困難,有時每天只能吃上兩頓紅薯煮稀飯。在這種艱難困苦的環境下,有些經不起考驗的官兵逃跑了,部隊剩下千人左右。
8月20日,紅五軍軍部接到湖南省委的指示信。省委要他們向萍醴一帶發展,以與紅四軍聯絡,但應避免與敵軍主力作戰。
在傳達省委指示的會議上,彭德懷語氣堅定地說:“省委的指示是對的,五軍要得到保存和發展,只有走鄉村割據這條路; 這一點毛澤東、朱德比我們高明多了。沒么子多講的,這就到井岡山去! ”軍部在沒有異議的情況下作出向井岡山挺進、會合朱毛紅軍的決定。
1928年9月初,紅五軍從平江的黃金洞出發向井岡山移動。
國民黨湘軍迅速增調兩個師前堵后追。紅五軍邊打邊走,沖破敵軍一道道封鎖,沿著修(水)銅(鼓)邊境前進。部隊至萬載縣的大橋時,遭到贛敵朱耀華旅的伏擊,傷亡慘重,攜帶的軍需物資丟失殆盡。軍部決定退回修銅邊界休整,第一次上井岡山沒有成功。
為要穩定軍心,鼓舞士氣,為再上井岡山作準備,紅五軍進 行了組織和思想上的整頓,將一些思想反動的軍官和思想動搖且身體差的官兵遣散回家,吸收那些作戰勇敢、意志堅定的工農分子加人黨組織。彭德懷與滕代遠親自做穩定軍心的思想工作。
9月下旬,紅五軍第二次向井岡山進發。這一次采取了欲南先北、迷惑敵人的策略。部隊先向湖北通城運動,在修水的渣津殲滅了敵人一個憲兵營后,轉人湖北境內,在通山一帶沿途發動 群眾斗爭,幫助地方上建立游擊隊,吸收貧苦工農青年入伍。在 湘鄂贛邊境的石堰鄉,部隊一次性接納了 160多名青年。經過一 路上的擴軍,紅五軍在通城突然向南回師,欲從江西修水、銅鼓、 萬載上井岡山。在修水的臺莊,紅五軍軍委與湘鄂贛邊特委舉行聯席會議,決定將五軍與地方武裝合編為五個縱隊,每個縱隊 450人左右;并決定第一、三縱隊在平江、修水一帶活動,第二縱隊在瀏陽、平江一帶進行游擊,第四、五縱隊及軍部直屬隊共800 多人由彭德懷、滕代遠率領奔赴井岡山。
由于有三個縱隊在湘鄂贛邊界拖住敵人,紅五軍主力采取了靈活的游擊戰術,沖破敵人多道封鎖線,通過了修水、萬載、萍 鄉等6個縣境,于12月初進入蓮花的九都。
再說由何長工率領的井岡山紅軍兩個營從新城出發,一路急行軍向蓮花趕來。、12月6日抵達路口鎮時,蓮花縣委派人來報 告,說路口聚集著永新北鄉及蓮花的靖衛團30餘人。何長工與 畢占云、張威商議,決定消滅這股敵人。特務營和獨立營的官兵戰斗勁頭很足,一個沖鋒過去,消滅靖衛團近200人,蓮花靖衛團團總楊良善、副團總劉晴鼠都在戰斗中被擊斃。正在打掊戰場時,偵察人員趕來急報:一支近千人的隊伍正快速向這邊壓過來。何長工感到驚諱,令號兵用號音進行聯絡,同時布置部隊準備戰斗。不多久,與對方的號音接通,原來是紅五軍開過來了。何長工等人大喜,帶著部隊迎上去,與彭德懷、滕代遠等人見了面。
從永新高坑、三灣向寧岡進發的紅五軍,經藥滸、棋子石等 地,于12月11日下午4時到達新城。已經得到信息的紅四軍及上千民眾,在西門外的靳亞埂敲鑼打鼓列隊迎接。兩軍的官兵們相聚在一起,熱烈握手,親切交談。不少紅五軍的戰士將帶來的草鞋、襪子和裹在頭上的布,拿出來送給紅四軍的戰士,四軍的戰 士也回贈了珍貴的子彈,那種熱烈親密的氣氛十分感人。
紅五軍進到城里,彭德懷、滕代遠、鄧萍等主要軍政由何長工帶著,來到紅四軍軍部所在地城隍廟,會見紅四軍及湘贛邊界黨的負責同志。毛澤東、朱德同著陳毅、譚震林、袁文才、林 彪、伍中豪、何挺穎、宛希先等20多人,已在城隍廟門口迎接。眾人見了面后握手交談,一片歡聲笑語。
按照紅四軍軍部的安排,紅五軍駐扎在距新城兩里的黃下村,軍部設于村中祠堂敬愛堂,彭德懷、滕代遠就住在祠堂里。
12月12日上午,是個難得的晴天,太陽曬在人們的身上暖融融的。在新城西門外的干田里,舉行了慶祝兩軍勝利會師的大會,到會的軍民有2萬多人。兩支部隊的戰士們全副武裝,抬著重機搶和迫擊搶,威武雄壯地進入會場。新城各鄉的農民敲鑼打鼓從四面八方趕來。會場上用門板、禾桶搭起了一座臺子,兩邊扎著彩樓,柱子中間貼著一副引人注目的大幅對聯,蒼勁的大字寫道:
在新城,迎新年,歡迎新同志,打倒新軍閥;
趁紅光,當紅軍,高舉紅旗幟,創造紅世界。
上午10時左右,陳毅宣布大會開始,幾十個司號員列隊在大會主席臺前吹響軍號,同時點著十幾串鞭炮,激昂的號音和齊鳴的鞭炮聲響徹云霄。
毛澤東首先代表紅四軍前委講話。他在講話中贊揚了紅五軍英勇奮戰的革命精神,號召兩支部隊加強團結,在黨的領導下鞏固羅霄山脈中段政權。
彭德懷接著講話。他望著人頭攢動的會場,心情振奮,激動地說:“四軍老大哥在井岡山搞得很出色,分配了土地,武裝了農民群眾,建立了鞏固的紅色政權。中國革命的搞法,就是要像井岡山這樣建立武裝割據的根據地,這樣才能積存和發展革命的力量。我們五軍要向四軍看齊,共同戰斗,鞏固羅霄山脈中段政權,促進革命高潮的到來!”
朱德代表紅四軍致了詞。他揮著手含笑說道:“半年前我們與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會了師,今天又和平江起義的隊伍會合在一起,這是一件大喜事啊!現在我們有兩個軍,以后會有十幾個軍、幾十個軍,這是肯定的嘛。紅軍的斗爭是艱巨的,但是前途是光明的!”
登臺講話的還有寧岡縣黨政和團體代表,他們熱情洋溢的講話,不斷激起臺下軍民們的熱烈掌聲。最后,紅四軍軍部宣傳隊表演了文藝節目。
紅五軍在新城休息了兩天,按照紅四軍前委的安排,也參加了軍政整訓。前委從紅四軍抽調了十余名軍政到紅五軍幫助工作,著重于連隊黨支部和士兵委員會的建立。
紅四軍、紅五軍會師井同,使得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軍事力量更加強大,羅霄山脈中段政權在全國更具政治影響;同時也引得國民黨南京政府把對湘贛邊界紅色區域的“會剿”當成一件大事。
從12月下旬起,湘、贛兩省調兵遣將欲大舉進攻朱毛紅軍的情報,不斷傳到井岡山來。前委決定結束兩軍的整訓,以主要精力應對敵人的第三次“會剿”。
上一篇:三十、紅四軍新城整訓
下一篇:三十二、柏路定計:“圍魏救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