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
在文家市前委會議上,以毛澤東為書記的黨的前敵委員會,目睹 秋暴嚴重受挫的現狀,冷靜地分析了形勢和敵我力量的對比,毅然決 斷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進單,即“向萍鄉退卻”,從而徹底摒棄 了攻打長沙奪取中心城市的原定計劃。這一退兵之舉,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文家市退兵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典范。
湖南秋收暴動、會攻長沙的計劃是當時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決定的。但在暴動舉事的實踐中,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工農革命軍嚴重 受挫,如果機械地執行這一“既定方針”,勢必造成全軍擬沒的悲劇。 毛澤東在文家市提出的退卻主張,正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 正確決策,是行動中的馬克思主義。正是靠著這種實事求是的勇氣和 精神,中國革命才由弱變強,逐步走向勝利。
文家市退兵是中國共產黨人把戰略退卻與戰略進攻相結合的創舉。
從當時秋收暴動的戰略目標看,是奪取中心城市長沙,0的未果 而退兵,當然是時勢所迫,不得已而為之。但這個退兵之維又不是盲 目的、消極的,而蘊藏著自覺、積極的因素。如果是盲目的,則定要 “直取長沙”;如果是消極的,在戰事失利、部隊從五千之眾減員到千 余人槍之際,則會流散各地。退一步,進兩步;退,是為了更好地進。 這是革命的辯證法。退兵之后,部隊沒有一蹶不振,而是重整旗鼓,勇 往直前,踏上了新的征途。正是文家市的退兵之舉,才有井岡山革命 根據地的開辟,才有中國革命新的戰略進攻。
文家市退兵是我黨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的關鍵。
大革命失敗后,是繼續在中心城市搞暴動,還是到廣大農村和山 區去建立根據地,這是一個根本方向問題。中國共產黨在八七會議之 前,一直是照搬蘇聯模式,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的。蘇聯的十月革命 在城市,巴黎公社革命也在城市。中國的北伐戰爭,也遒在城市,從廣 州打到武漢、上海。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還能繼續走以城市為 中心的道路嗎?無數共產黨人都在探索這個問題。毛澤東的文家市 退兵之舉,為中國革命找到了一條新路。他沒有繼續把大革命失敗后 的這批寶貴的武裝力岱,去與國民黨反動派的強大正規軍作殊死的較 跫。他看到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有幾億農民,廣闊的農村和山區 是敵人統治的薄弱環節,果斷提出“保存實力”、“應退萍鄉”的戰略決 策,從此開拓了“以農村為中心”的中國革命新道路。這是一個了不 起的貢獻。如果沒有文家市的退兵之舉,哪有中國革命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道路的勝利?因此說,文家市退兵是一個戰略轉折, 是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關鍵一步。
9月20日淸農,工農革命軍1500余人集合在里仁學校的操場上整 裝待發。毛澤東在會上宣布中共前敵委員會關于不打長沙轉兵向南的 決定。他說:中國革命沒有槍桿子不行。這次秋收起義,雖然受了挫 折,但剪不了什么!勝敗乃兵家常事。我們的武裝斗爭剛剛開始,萬事 開頭難,干革命就不要怕困難。我們有千千萬萬的工人和農民群眾的 支持,只要我們團結一致,繼續勇敢地戰斗,勝利是一定屈于我們的。 講到這里,他打了個比喻說:我們現在的力0很小,好比遒一塊小石頭, 蔣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總荷一天,我們這塊小石頭,耍打破蔣介石 那口大水缸。最后,毛澤東著重指出:秋收暴動,原計劃要去打長沙,大 家也都想進長沙。長沙好不好呢?長沙好。可是長沙打不下來,目前 長沙那樣的大城市,還不是我們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們要到敵 人管不著或難管的地方去,去發動農民群眾,進行土地革命,文家市不 是久留的地方,要找個合適的落腳點,去當“山大王”。
工農革命軍戰士聽了毛澤東的話,很受啟發和鼓舞,心情也豁然開朗了。
隨后,毛澤東同盧德銘、余灑度率領工農革命軍,從文家市出發,沿 羅霄山脈南下,向萍鄉進發,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山區轉移。
22日,部隊到達萍鄉所厲的上栗市。原打算經過萍鄉去安源,這 樣既可收集二團在瀏陽潰散回家的兵士,又可以與安源工人力蛩相結 合,而后繼續南下。但是到了上栗市,聞知萍鄉有重兵把守,部隊只得 折回小枧,繞道蘆溪。
23日拂曉,部隊即從蘆溪出發,以陳皓為前衛司令官,毛澤東隨 前衛營行動,師部居中,蘇先駿第三團為后衛,向蓮花前進。當行進約 十里許時,突然從后面傳來槍聲。江西軍閥朱培德部江保定特務營的 一連敵兵向指揮所沖來,為掩護部隊后撤,總指揮盧德銘騎著白馬通 過一片開闊地時,不幸中彈,英勇犧牲,年僅23歲。蘆溪折將,毛澤東和全軍將士悲痛不已。
盧德銘的忠骸,從此安臥在江西的紅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