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八月失敗”以后,黨內有些同志被暫時的困難和挫折所迷惑、嚇倒,對前途感到渺茫,把曾經在5月間出現過的“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又提了出來。這種錯誤思潮的再次產生,表現了極大的危害性。為此,毛澤東感到有必要再次答復這個問題。
1928年10月4日至6日,毛澤東和邊界特委在寧岡茅坪的步云山白云寺,主持召開了邊界各縣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出席會議的有邊界各縣黨和軍中黨的負責人共100多人。毛澤東代表第一屆特委會在會上作了長篇報告。報告詳細地論證了國內的政治形勢,邊界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原因,肯定了創造羅霄山脈中段政權的重大意義,同時,再次回答了“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
會議的主要議題和結果是:(1)通過毛澤東為本次大會起草的湘贛邊界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決議案;(2)改選邊界特委,重新推舉了毛澤東、朱德、陳毅、譚震林、陳正人、龍超清、劉天干、盤圓珠、譚思聰、譚兵、李卻非、朱亦岳、袁文才、王佐農、宛希先、王佐、楊開明、何挺穎等19人為第二屆特委會的委員。鑒于8月間的永新九陂會議曾改選楊開明任特委書記,但8月底楊開明患病,由副書記譚震林代理,這次會議上,原本也擬選楊開明任二屆特委書記,由于他仍患重病,故由譚震林代理書記,陳正人為副書記。(3)在選舉產生新的特委的基礎上,對邊界黨的改造與建設、各縣工作問題、農村斗爭問題、工人運動問題、兵士運動問題、宣傳問題、訓練問題、蘇維埃問題、土地問題、青年團問題進行了討論和決議,并通過了《井岡山土地法》和《工會組織法》。
毛澤東在會上作的《政治問題和邊界黨的任務》(即《決議案》的第一部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一文),就國內的政治狀況、中國紅色政權發生和存在的原因、湘贛邊界的割據與八月失敗、湘贛邊界的割據在湘鄂贛三省的地位、經濟問題、軍事根據地問題六個方面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與論證,并從理論上闡述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偉大思想。
毛澤東的論述,指明了中國革命的形勢和特點,不僅對“左”傾盲動主義作了有力的批判,同時對“紅旗到底能打得多久”的右傾悲觀論調再一次進行了科學的回答。這個報告極大地鼓舞了與會人員的信心,使以后邊界黨的思想基本上得到統一。
邊界黨的“二大”決議案,詳細地論述了邊界的斗爭現狀,系統地總結了邊界黨在自身建設中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明確地提出了加強地方各級黨組織建設和改進邊界各項工作的措施和要求,并強調“指出過去黨內的錯誤,洗刷黨內機會主義的遺毒,改造各級黨部,使之走上真正無產階級領導的道路,是今后各級黨部重要的責任”。
邊界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毛澤東“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和紅色政權理論的初步形成。“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和紅色政權理論,體現了我黨在幼年時期對中國革命特點的認識,為中國革命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堅實基礎。這是毛澤東的一大貢獻。
邊界“二大”以后,根據地的割據局面出現了新的轉機,紅色區域迅速擴大,革命政權日益鞏固。
此時,根據邊界“二大”的決定,邊界特委開辦了黨團訓練班。
湘贛邊界的黨、團組織自1927年10月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來到后,幾經努力,均已恢復。廣大黨團員在一年的斗爭中,也得到廣泛鍛煉,思想覺悟有了很大提高。“但因為邊界是個農村經濟的環境,加之黨的歷史很短,獨立斗爭很少(因為有紅軍可靠),故機會主義的遺毒、農民黨的傾向,在邊界各級黨部中表現出特別可怕的色彩。”
這些“可怕的色彩”,表現在:有的受到“左”傾盲動主義的影響,贊成焚燒政策,主張與敵人硬拼;有的看不到革命的前途,對敵人的進攻表現出畏縮、懼怕現象,懷疑紅旗打不長久,因而悲觀失望;有的缺乏鐵的紀律,隨意性很強;有的鬧地方主義和土客籍矛盾,引起隊伍內部不和等等。邊界黨既要領導和群眾同地主豪紳作斗爭,又要從事黨和群眾的宣傳、組織工作,加上應付惡劣的環境及客觀上的困難,因而在很長的一個時期,“有意無意而對于基本工作疏忽了”。因而,“洗刷黨內機會主義的遺毒,改造各級黨部,使之走上真正無產階級領導的道路”,就提到了議事日程。
為此,邊界第二次代表大會在《決議案》中指示:“過去各地黨之所以沒有力量就是因為沒有訓練,甚至入黨式都沒有過,現在每個都須進行黨的基本理論的訓練。”這種黨團訓練班,據當年特委書記楊克敏(即楊開明)記載,“辦了一期6個月的訓練班”。
第一期黨團訓練班于“二大”以后開辦于寧岡茅坪象山庵。《訪張桂庭、劉桂生、謝梅香同志記錄》。內部訪談資料。參加訓練班的黨團員,由各地黨組織選派,分期分批,集中學習。學習的時間,視情況而定,一般為一個半月。
邊界特委為訓練班制訂了訓練大綱。其中分訓練內容、訓練方法和訓練要求,請有知識的老給予輔導、訓練。同時,要求各地縣委也相應舉行短期訓練班。訓練的內容主要以授課為主,對進行政治教育、形勢教育、階級教育、黨的性質和基本理論教育。
在加強對邊界地方黨團員訓練的同時,湘贛邊特委、紅四軍軍委也在軍隊中開辦了黨團訓練班,組織軍隊黨團員進行系統學習。對此,王紫峰回憶說:“八月失敗后,在遂川打了一仗后經茨坪到茅坪,在寧岡又打了一仗,隨后在龍源口又打了一仗不久就開始整訓……這時我調到湘贛邊特委舉辦的黨團訓練班學習”。“湘贛邊界特委黨團訓練班設在茨坪。有100多名參加了訓練,時間是三個月。訓練內容:講階級斗爭史、革命發展史,講政治、群眾工作,也講時事,早晨還出操。軍事訓練搞些隊列、隊形變換。我在訓練班只訓練一個多月就出來了,訓練班有一個指導員專門給我們講課。”
毛澤東、朱德、陳毅等領導同志,十分重視黨團訓練班的工作,經常抽空到訓練班去察看,并親自給黨團訓練班的學員講課。
黨團訓練班的開辦,有效地提高了黨團員的思想覺悟和政治素質,為加強根據地黨的建設和提高黨的戰斗力,奠定了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