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
劉寅生(1904~1928),我黨早期的優秀共產,歷任三師特支書記、湘南學聯會長、共青團衡陽地委書記、中共湘南特委委員、湘贛邊界特委委員和中共鄢縣第一屆縣委書記等領導職務。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時期,在衡陽組織學生運動,開展反帝反軍閥的斗爭。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鄱縣領導農民武裝暴動,打土豪,分田地,和封建勢力進行了殊死的戰斗,為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28年5月中旬,因叛徒告密,縣委機關所在地被敵人包圍,他在突圍中不幸壯烈犧牲,時年24歲。盡管他的一生十分短暫,卻閃爍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不息的燦爛光輝。
一、一而讀書,一而從事革命活動
劉寅生,字興讓,別號日勤,1904年8月13日出生于湖南部縣黃挪潭(現策源鄉)下坪村一個農民家庭里。父母都是一字不識的老實農民。兄弟姊妹六人,劉寅生排行居末。由于父親早逝,大哥在外讀書,兩個姐姐過早出嫁,三哥年幼,一家全靠母親和二哥耕種為生。劉寅生六七歲起,就跟隨母親、哥哥參加力所能及的農業勞動,直到11歲時,在親友的幫助下,才進學堂啟蒙讀書。他天資聰穎,學習勤奮,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1919年秋于下坪初小畢業后,考取了縣城梅崗高小。1922年秋,又以優異成績考取了省立第三師范學校(以下簡稱“三師”)。
五四運動時,“三師”就成了湘南反帝反軍尚、宣傳俄國十月革命、開展新文化運動的營壘。
1921年起,毛澤東多次來到“三師”傳播馬克思主義,發展黨、團員,籌建黨、團組織。1921年10月至1922年10月,先后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支部和黨的特別支部。在黨團組織的領導下。進步師生先后組織了“馬克思研究小組”“俄羅斯研究會”和“湘濱社”等學術團體,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探討中國革命理論的氣氛日益濃厚。
劉寅生這個飽受封建勢力壓迫剝削的農民子弟,懷著 求知識、尋真理的強烈愿望來到“三師”。在進步思想的熏陶下,逐漸對革命理論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除了完成規定的課程學業外,他一有空余時間,不是鉆進圖書館博覽群書,便是和進步老師、同學暢談國家的前途、個人的理想。
對于中國革命應走什么道路,當時有幾個學派,幾種 不同的主張,經常開展辯論。針對國家主義派的代表人物 鼓吹的“儲學救國”論,彭瘁夫老師代表“馬克思研究小組寫了一篇題為《我們為什么主張馬克思主義》的文章, 對其進行公開批判。明確指出:“我們的主張就是用馬克思主義改造中國。”“儲學救國”就是前人走過的教育救國、醫學救國、實業救國的老路,實踐證明是走不通的。中國只有在無產階級領導下,效法俄國“十月革命,,實現“無產階級專政”才有出路。“儲學救國”論的實質是反對馬克思主義,反對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維護舊的國家機器。
劉寅生看了這篇有理有據的文章深受啟發和教育,主 動要求參加“馬克思研究小組”,他經常上門向張秋人(三師第一屆特支書記)、彭瘁夫、蔣嘯青等老師求教。在這幾位共產老師的指導下,劉寅生認真鉆研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和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閱讀了《馬克思主義解說》《俄國革命紀行》以及《新青年》《向導》等書刊雜志,進一步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法寶,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的唯一救星,要改變我國國破民窮的現狀,推翻腐敗賣國的軍閥政府,必須堅信馬克思主義,堅定地跟著中國共產黨。從此以后,他主動靠攏黨組織,積極參加黨組織領導的各項革命斗爭。
1922年12月至次年5月,劉寅生和許多進步同學一道,參加了“三師”特支領導的聲援水口山鉛鋅礦工人罷丁.和“反壓迫、要民主,驅逐三師反動校長劉志遠”的斗爭。經過斗爭的鍛煉和考驗,1923年下學期,他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上學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從1924年下半年起,劉寅生先后擔任中共三師特支書記、衡陽所屬中學團總支書記、湘南學聯會長。1925年冬被選為共青團衡陽地委委員(分管組織,后代理書記)、中共湘南特委委員。1926年10月下旬任共青團衡陽地委書記。繼任湘南特委委員,分管青運工作。
劉寅生一面讀書,一面從事革命活動。曾多次組織衡 陽學生開展轟轟烈烈的反帝反軍閥的斗爭。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后,劉寅生根據湘南特委指示,于6月8日召集衡陽各界群眾萬余人,在雁峰寺聯合舉行聲討大會,并通電北京行政各部和各省長官,呼吁“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會后,他又組織三師、三女師學生,連日上街講演、發傳單,痛斥日、英帝國主義侵華罪行;發動群眾開展經濟抵制運動。沒收英、日洋貨,懲罰崇洋媚外的不法奸商,動員工人、店員退出日、英工廠和商店,封閉所有日、英商行貨棧。勸阻國人不乘日本人的船只,發起募捐活動,酬集萬余元貨幣匯寄上海,救濟失業工人。有力地支援了上海工人的罷工斗爭,打擊了日、英帝國主義的侵略氣焰。
1925年10月16日,湖南反動軍閥趙恒惕伙同贛西鎮守使李鴻程,槍殺原三師學生、安源路礦俱樂部副主任黃靜源。根據湘南特委的布置,劉寅生以湘南學聯的名義,在三師風雨操坪舉行了有8000多師生參加的黃靜源烈士追悼會。劉寅生在會上發表了悲憤激昂的講話,他代表衡陽
學生界聲援安源工人罷工的正義斗爭,聲討趙恒惕的血腥 暴行,謳歌黃靜源的革命事跡,號召大家繼承烈士遺志, 與反動派斗爭到底。他的講話激起了全體與會者的共鳴, “還我黃靜源”“打倒趙恒惕!”“血債要用血來還!"的口號聲此起彼伏。追悼會變成了聲討會,把反對趙恒惕的斗爭推向了高潮。
1926年5月末,為迎接北伐軍,中共湖南省委派夏豫等八人代表團到衡陽,會同湘南特委,利用唐生智與趙恒惕的矛盾,聯唐驅趙。這時,趙恒惕也派來說客賓步程,企圖利用賓步程是唐生智的同鄉兼老師的關系,拉唐生智替他當阻擋北伐軍的馬前卒。賓步程到衡陽的第一天,湘南特委指示劉寅生組織三師、三女師等校學生,到唐生智公署門口游行示威、講演宣傳,揭露趙恒惕派賓步程來衡的陰謀。賓步程在一片喊打聲中躲進了唐生智的公署。
第二天,賓步程以為眾怒已消,在反動縣長陳其祥的 陪同下,出來串街逛市,行至市中心,突然哨聲四起,劉 寅生帶領一群學生圍攏過來,抓住賓步程就打。賓步程在 一陣亂拳下龜縮一團,連連求饒說:“我,我是和平使者。請,請諸位息怒。”劉寅生怒斥道:“誰不知你賓步程一向勾結軍閥,摧殘工農,賣國求榮,雙手沾滿了工農大眾的鮮血。而今又來破壞國民革命,罪大惡極。” “打,打死他!”又是一頓亂拳,接著令賓步程戴上高帽,自敲小鑼,游街示眾。最后,在群眾的一片怒吼聲中,賓步程被驅逐出衡陽。
賓步程在衡陽出的“洋相”被公布于《大公報》,成為當時轟動全國的特大新聞。這對于促使唐生智歸附國民革命,宣布起義,推動北伐戰爭,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劉寅生在組織學生開展反帝反軍閥的斗爭中,重視加 強黨團組織建設。發揮黨團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注意發現 培養積極分子。在三師期間,他先后介紹了黃克誠、黃庭 芳、戴壽凱、黎育教等10多個先進青年加入黨組織。這些同志在以后的斗爭中,多數成為我黨的重要領導骨干。
劉寅生在三師學習的六年,也是他探索真理,投身革 命,在斗爭中增長才干的六年。據當年和劉寅生在一起戰 斗過的許郁回憶:“他在衡陽是一個鼎鼎有名的革命活動家,許多會議都能聽到他的發言。他講話,總是滔滔不絕,有理有據,無懈可擊,非常動聽。他人不高,身材結實,為人誠樸、爽朗、熱情,凡是和他接觸過的人,都對他有很深的印象。”
二、回到家鄉,積極投身農民運動
長沙“馬日事變”后的第六天,駐衡陽的反動軍閥又發動了“沁日事變”,大肆屠殺共產和革命群眾。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湘南特委動員衡陽的黨團員轉移到湘南各縣農村,劉寅生于1927年7月隨特委機關轉移到耒陽縣,組織農民武裝斗爭。
1927年10月,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經三灣改編后來到部縣水口,決定在井岡山創建根據地。為了更好地開展根據地的武裝斗爭,毛澤東親自寫信給湘南特委,要求派人加強部縣黨組織的領導,于是湘南特委指派劉寅生回郅縣工作。他執行特委的決定,告別同甘共苦的戰友,戴著禮帽和金絲眼鏡,身穿綢料長袍,乘坐轎子,裝扮成大商人,混過反動派的層層哨卡,從耒陽回到鄢縣,踏上了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新征途。
酃縣位于湖南的東南端,地處井岡山西麓,與江西的 寧岡、遂川相毗連,是個山高林密、交通不便的大山區, 也是生他養他的家鄉。
劉寅生在三師求學時就十分關心家鄉人民的革命斗爭。 1925年,他在領導學生運動時,曾組織都縣在衡陽求學的青年成立“部縣同鄉會”,創辦《鄱光旬刊》(后改為《晨光》),運用通訊、消息、評論、雜文等形式,宣傳革命理論和中國共產黨的主張;介紹各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形勢;痛斥反動統治,喚起民眾起來革命。每期出刊后都寄回家鄉,對鄙縣的革命斗爭起了吶喊助威的作用,1926年暑假,他曾和部縣籍的同學回到縣城,在梅崗、法泉高小秘密發展黨、團員,籌建縣學聯,幫助開展農民運動。在中共都縣特別支部的領導下,全縣城鄉普遍建立了農民協會,減租減息、清算土豪劣紳的斗爭熱火朝天。
“馬日事變”后,國民黨的軍閥、政府和土豪劣紳串通一氣,猖狂反撲,農會組織被摧垮,農民武裝被繳械,縣農會主任朱子和等一批共產慘遭殺害,全縣一片白色恐怖。有的被迫外逃,有的消極觀望,中共都縣特支處于癱瘓狀態。毛澤東帶領秋收起義部隊來到這里時,只有兩個出來與他接頭聯系。
劉寅生回到鄙縣了解這些情況后,便以建立了臨時黨 支部的黃挪潭為活動中心,及時召開了會議分析革命 形勢,鼓舞革命士氣。他反復強調:越是困難的時候,越 要堅定斗志。革命雖然遭到暫時挫折,處于低潮,但有黨 的領導,有群眾的支持。特別是毛委員帶領革命武裝來到 了井岡山,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堅持斗爭,革命高潮很快 就會到來的。這就叫作“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會后,他和周禮親自翻山越嶺上井岡山,向毛澤東請 示工作。毛澤東指示:當前我們的方針是實行武裝暴動, 割據一縣或數縣,一鄉或數鄉,公開建立根據地和紅色政 權。要實現這一計劃,首先要發展和建設好黨的組織,建 立我們自己的武裝力量。毛澤東的一席話,使他明確了任 務,力量倍增。他們從井岡山回來后,分別召開了會 議和活動分子會議,研究制訂了活動計劃,分片負責,做 好秘密發展和建立武裝隊伍的工作。
他親自深入鄉村,進行社會調查。宣傳發動群眾,幫 助創辦農民夜校和青年文化補習班,從學習文化入手,進行革命理論和革命前途教育,啟發農民的階級覺悟,并以 此為基礎,組建農民武裝。通過夜校和文化補習班的宣傳 教育,許多貧苦百姓在漫長的黑夜里看到了光明,懂得了 怎樣才有出頭之日。大批青年積極靠攏黨組織,先后有張 平化、周介甫、朱才亮等許多優秀青年被吸收入黨。經過 兩個多月的艱苦工作,黨的隊伍不斷壯大,人數由十 幾人發展到幾十人,遍布東、南、西的各個鄉村,農民武 裝骨干隊伍也在秘密中醞釀形成。
三、接受任務,成功領導
在武裝暴動條件逐漸成熟的時候,劉寅生和周禮于 1928年1月中旬第二次上井岡山向毛委員匯報、請示工作。在黃坳,毛澤東高興地把他倆請進住所。當天晚上,還要劉寅生同臥一床,交談到深夜。第二天上午,又詳細地聽取了劉寅生的匯報,并肯定了部縣在恢復發展黨組織和發動群眾方面卓有成效,稱贊了劉寅生的領導才華。同時向劉寅生介紹了當時國內外形勢,針對鄱縣的情況,指出要繼續發展鞏固黨的組織,建立和擴大武裝力量,在四月以前舉行武裝暴動。建議他倆回去后迅速成立中共鄢縣特別區委。臨走時,毛澤東拿著一袋銀圓對劉寅生說:“這一百塊錢給你們作活動經費。”劉寅生雙手接過這袋銀圓,心情無比激動,緊緊握住毛委員的手,連聲道謝:“感謝毛委員!感謝黨組織!”
劉寅生一回到黃挪潭,不顧疲勞,立即在自己家里召 開代表緊急會議,傳達了毛委員的指示,宣布成立中 共鄢縣特別區委,選舉產生區委委員,劉寅生當選為區委 書記。緊接著由新產生的區委成員,詳細研究制訂了 “四月暴動”計劃。繼續分頭負責發展,建立黨的基層支部,并決定分三片建立武裝暴動隊伍。
1928年元月,朱德、陳毅領導的宜章年關暴動點燃了湘南起義的熊熊烈火,革命浪潮很快席卷湘南數縣。朱、陳部隊在坪石打垮了制造“馬日事變”的劊子手許克祥部后,不久又攻下湘南重鎮郴州,連續擊潰桂軍、湘軍,攻克耒陽、資興、永興等縣。這種勢如破竹的革命形勢給劉寅生和鄢縣黨組織以莫大鼓舞。2月下旬,毛澤東派戴奇、邱笛帶親筆信給鄢縣特別區委。信中指示:為策應湘南起義,將原計劃四月暴動提前到3月舉行,并口頭傳達工農革命軍將提前在3月中旬來都縣。
劉寅生接信后,立即召開區委會議進行傳達,認真研 究。大家一致認為目前全縣人數已發展到10。多人,建立了14個黨支部,黨的活動據點達18處之多。各片武裝暴動隊伍已經建立,正在籌措武器,各路指揮已經確定,骨干正在秘密訓練。反動派在縣城的正規軍只有一個連,加上縣挨戶團,充其量只有一個營的兵力。如果毛委員的部隊前來策應,提前暴動完全有把提取得勝利。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成立了鄱縣農民暴動指揮部,確定了暴動日期和任務,規定了暴動信號、紀律和進攻路線,并派人迅速向下傳達。
1928年3月9日,劉寅生身先士卒,親臨戰斗前線,和周禮一道帶領農民武裝,在黃挪潭打響了鄢縣農民武裝暴動的第一槍,殺了罪大惡極的大劣紳周炎卿父子,燒了縣衙官員周德玉家的房子,揭開了“三月暴動”的序幕。消息傳開,群情振奮,各地農民武裝紛紛發起暴動,革命烈火迅速在全縣各地燃燒起來。
西鄉,以潘祖浩為總指揮的暴動隊,共有1600余人,兵分五路,繳了兩個區挨戶團的械,鎮壓了霍風梧、唐起蘭等十多個大土豪劣紳,沒收他們的浮財分給貧苦農民。
東鄉,張平化率領農民武裝在石洲里舉行暴動后,部 分隊員跟隨袁文才帶領的工農革命軍二團一營到中村集結。
南鄉,除劉寅生直接領導的黃挪潭暴動隊外,還有邙 光前率領的下村暴動隊、朱才亮領導的水口暴動隊和周介 甫率領的中村暴動隊。這幾支隊伍在當地清算土豪劣紳后, 匯合水口,攻下了南鄉挨戶團頭目、大土豪劣紳李資的莊 園,繳獲了一批槍支彈藥,沒收敵人全部浮財和糧食,然 后開往中村。
此次暴動,全縣參加的人數達3000多,擁有90支步槍和大最的土炮、鳥銃、馬刀、梭鏢等武器,打得敵人焦頭爛額,無處躲藏。3月中旬,正值全縣農民暴動高潮之際,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分三路來到鄱縣。在農民暴動隊的緊密配合下,工農革命軍第一團一舉攻下鄙縣城,消滅了敵駐軍一個營,革命的紅旗第一次插上了鄙縣城樓。窮苦百姓奔走相告,欣喜若狂。15日,數千人云集縣城大操坪,熱烈慶祝“三月暴動”的偉大勝利。
四、為群眾,中村插牌分田
1928年3月18日,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經兩鄉來到中村。何長工、袁文才率領的第二團先期到達鄢縣。東、南、西三方面的暴動隊,根據區委的指示,挑選了600多名精壯人員,也及時趕到中村待命。
1928年3月19日,何挺穎、毛澤東在中村周南小學召開師委和鄢縣特別區委聯席會議。劉寅生在會上作了關于鄢縣黨組織建設、武裝暴動和農民迫切要求分配土地的情況匯報。會議分析了都縣的革命形勢,決定將區委改為縣委,確定了實行武裝割據,開展土地革命,建立紅色政權的斗爭任務。第二天,正式成立了中共都縣縣委,劉寅生任縣委書記,邙光前任組織部部長,周禮任宣傳部部長。接著正式建立了革命武裝隊伍——鄱縣赤衛大隊,任命何國誠為赤衛大隊長,下設三個中隊,戰士300多名。在成立大會上,毛澤東代表師委委派在工農革命軍工作的鄱縣籍戴奇擔任赤衛大隊黨代表,并給赤衛隊發了一批槍支,鼓舞了赤衛大隊隊員的斗爭情緒。隨后,建立了中共中村區委和都縣第一個紅色政權——中村區工農兵政府。縣共青團、縣婦代會和少年先鋒隊等群眾組織,也相繼建立。
1928年3月23日,師委和部縣縣委在中村坪頭召開3000人參加的軍民訴苦大會,劉寅生主持會議,毛澤東講了話,主要講窮人為什么窮、富人為什么富的道理,號召大家聯合起來鬧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接著有十來個貧苦農民控訴了封建地主、土豪劣紳剝削壓迫農民的罪行。大會當場鎮壓了兩個民憤極大的豪紳。這次訴苦大會為中村開展分田運動打下了一個良好的思想基礎。
第二天,劉寅生和師委的部分同志在周南小學召開了 分配土地骨干訓練會議,研究布置了土地分配的具體政策 和做法。接著,地方和軍隊搭配,分別下到道任、 中坪、心田、聯西、深渡、龍潭等村莊開展分田工作。劉 寅生親自深入道任村作試點。
道任村有280多畝耕地,其中250多畝集中在地主豪紳手里,95%的農民自耕田不到10%,全靠租種佃田度日。這里地處高山,居住分散,滴水貴如油,十年九旱,收成不好,農民每年秋收交租之后所剩無幾。當時這里流行一首民謠:“月兒落西日出東,我們這里幾時紅?幾時分得好田地,不還租債不受窮?”充分反映了當地農民迫切盼望土地革命的心情。
劉寅生帶領的分田工作隊來到道任村,首先召開群眾
大會,選舉成立土地委員會。摸清全村的人口和各階層土 地占有情況后,按照全村人均土地數,以原耕為基礎,多 退少補,肥瘦搭配,照顧雇農分好田的原則,經民主討論 做出方案,寫好竹牌,標明戶主、坐落、四界、面積,再 召開群眾大會,逐一宣布,分發竹牌,由戶主收牌子插入 田間。群眾稱為“插牌分田”。當時道任村共有217人,每人分得土地1.2畝。其他村仿照道任的辦法,分田工作進行得很順利。全區很快實現了耕者有其田,推翻了幾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毛澤東對井岡山斗爭時期早期的土改試點一中村插 牌分田的經驗給予了充分肯定,從而使插牌分田運動迅速 推廣到全縣及鄰近各縣,受到廣大貧苦農民的熱烈擁護, 許多家庭積極送子送郎當紅軍,中村一次就有50多名青年參加工農革命軍。中村的土地革命,為鞏固發展井岡山根據地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同時為后來制定《井岡山土地法》和《興國土地法》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五、為革命獻出年輕生命
“沒有革命的武裝,便沒有鞏固的根據地,更不可能取得革命的勝利。”劉寅生和其他縣委成員從長遠考慮,決定讓成立不久的縣赤衛大隊跟隨工農革命軍主力鍛煉一個時期,以積累實戰經驗,增強軍事素質。
為此,1928年3月底,劉寅生率領縣赤衛大隊離開鄱縣,開往桂東。
這時,國民黨的縣長陳應時在省清鄉督導處的指使下, 網羅反革命力量,糾集大劣紳羅玉志等,于5月4日成立鄱縣清鄉委員會,恢復和加強各地挨戶團的武力裝備,四處搜捕共產黨人和暴動隊骨干,連續殺害我革命同志200余名。
為了打退敵人的猖狂反撲,端掉敵人盤踞縣城的指揮 機關,建立縣工農兵政權,劉寅生與縣委成員商議,將縣 委機關從離城百多華里的大山溝里秘密轉移到離城20來華里的五都。先設在張平化的一個親戚家里,后因工作需要張平化被派去九都工作,由縣委委員、坂溪區委書記劉平章介紹,又搬到下南岸深渡瓏一戶姓段的貧農家里。
這是一棟單家獨戶用黃泥筑成的瓦房,建在峽谷中的 半山腰里。屋前坳下是梯田和深溝小溪,屋后是茂密的高 山和森林。這里除了房東以外,很少有人來往,既便于隱 蔽,又便于撤退。但因這里遠離群眾,敵人來了無人報信, 連護身的槍支彈藥也沒有,劉寅生便通過劉平章指派與縣 委單線聯系的新林立卓去水口購買硫黃、白硝,準備 加工一批土炸藥,以防萬一。沒想到這個沒有經過嚴格審 查和考驗的林立卓經不敵人的威逼利誘,彳艮快就叛變了, 第二天這里就出了事。
1928年5月的一天半夜時刻,屋外傳來一陣狗吠,把正在睡覺的劉寅生、周禮、劉平章、黃元吉(縣委秘書)驚醒,四人一骨碌爬起來,貼在門口聽了聽,往窗外看了看,外面傾盆大雨,一片漆黑,沒有發現其他動靜。于是,他們又和衣躺下,商量如何應付突然事變。
天剛破曉,大雨已停,劉寅生等正準備上山轉移。外 面傳來一陣陣大喊大叫:“抓活的,抓活的......”劉寅生透過門縫觀察,只見幾十個荷槍實彈的挨戶團兵,團團包圍了他們的住處,林立卓夾在偷襲的敵人中指指點點,他這才明白就是這個叛徒出賣了縣委機關。在這危急關頭,劉寅生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他考慮的是如何保守黨的機密和同志的安全,于是他一邊燒毀秘密文件,一邊指揮其他同志首先突圍。就在劉寅生快燒完文件的時刻,周禮拉開大門,奮力呼喊:“沖口阿!殺啊!”劉平章第一個奪門而出,不幸被敵人的子彈擊倒在門口。接著,周禮、黃元古不顧一切,又拼死沖出,闖過了敵人的包圍圈,朝后山一條小路跑去。五六個敵人尾追上來,周禮急忙將手上提著的小木箱往山下一丟,敵人以為木箱里裝有金銀,爭著去搶。周禮和黃元吉便乘機擺脫了敵兵,逃離了虎口。
狡猾的敵人見劉寅生未出來,也不敢進去,便大喊大 叫:“還不出來!要放火燒屋了!”說完就把屋旁牛欄上的稻草點著了。劉寅生見敵人封鎖了大門,便從較矮的廚房里爬上屋頂,想從廚房屋面上到正棟高房,再跳到屋后的山坳上。這時,一陣雨點般的子彈橫掃而來,擊中了他的胸膛。黨的優秀兒子劉寅生倒在血泊之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就在劉寅生遇難的前三天,即5月20日,湘贛邊界第一次黨的代表大會開幕,選舉成立邊界黨的地方特別委員會,劉寅生被選為特委委員。
劉寅生雖然犧牲了,但他為黨和人民所創造的光輝業 績永垂青史。他臨危不懼,把生的希望讓給同志,把死的 威脅留給自己的崇高精神與世長存。他在危難之時對革命 的一片丹心將永遠激勵著后人。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李卻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