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5
前述“八月失敗”之后,毛澤東為挽救紅軍,親率紅三十一團三營前往湘南迎接紅軍大隊,留紅三十一團一營會同袁文才的三十二團保衛井岡山根據地。
八月底,湘贛國民黨軍趁我紅軍大隊未歸、根據地兵力空虛之際,向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二次“會剿”。湘敵第八軍第一師三個團,沿茶陵、鄱縣向寧岡大隴推進;贛敵第三軍第九師一個團由永新直趨寧岡茅坪,企圖一舉摧毀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八月二十九日,袁文才、王佐與當天返回井岡山的紅三十一團 團長朱云卿、黨代表何挺穎及一營營長陳毅安等在大井召開連以上 干部軍事工作會議。原來,在毛澤東率部奔赴湘南后,紅三十一團團 長朱云卿、黨代表何挺穎正帶領第一營在永新、蓮花和茶陵邊境一 帶發動群眾,牽制敵人,開展游擊斗爭。當得知敵軍“會剿”井岡山的 消息后,立刻率領一營的一、三兩個連隊火速趕回井岡山,參加保衛 井岡山的戰斗。會議討論了作戰方案,對敵我雙方的形勢進行認真 分析,并進行戰斗部署:紅三十一團主力扼守黃洋界哨口,袁文才的 三十二團把守八面山、雙馬石、桐木嶺、朱砂沖四個哨口,阻擊從永 新、遂川、鄱縣等方向的來犯之敵,并負責襲擾敵人。
袁文才深感這次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責任之重大,鎮守在井 岡山的紅軍總共不足一個半團的兵力(紅三十一團一營二連仍留在 永新、蓮花一帶打游擊),而要對付四團之眾敵軍的進攻,從軍事實 力對比來看,敵我力量十分懸殊。再說,紅三十一團雖然有著很強的 戰斗力,但畢竟來到井岡山還不足一年時間,且大部分時間都在周 邊縣開展游擊戰爭和群眾工作,對井岡山一帶的地形地貌以及山地
作戰的特點并不十分熟悉。為此,袁文才更加感到自己肩上這副擔 子的分量。
黃洋界位于井岡山北面,是井岡山的險要哨口之一。這還是在 一九二八年夏天,為了抵御國民黨軍隊的進犯,毛澤東領導井岡山 軍民修建起來的防御工事。它與八面山、雙馬石、朱砂沖、桐木嶺四 大哨口相配合,構成井岡山的全面防御體系。黃洋界海拔一千三百 四十多米,山高壁峭,巍峨聳立,氣勢磅礴,常有濃霧繚繞,山峰露出 云端,形成一片云海。從寧岡通往黃洋界的路有三條:一條是從大隴 經樓下、源頭而上;另一條是從茅坪經神山、周山、桃寮而入;再一條 就是從柏路經李壩、梅樹山、猴子石到達黃洋界。這些路徑蜿蜒曲 折,崎嶇陡峭,十分險要,具有易守難攻的顯著特點。
為迎戰數倍于己、裝備精良的敵軍,袁文才動員組織邊界軍民 進入緊張的戰斗準備。短短幾天里,從大隴、茅坪通往黃洋界的小路 上,筑起了五道防線:
第一道是“竹釘陣”。大隴、茅坪一帶從大人到小孩,日夜趕削竹 釘,竹釘削好之后,放在鍋里炒、尿中泡,使之既增強硬度又帶毒性。 然后在山路兩旁,密密麻麻地釘上二三華里長的竹釘;
第二道是籬笆障礙,將偌大的樹木砍倒橫于路中,把砍下的毛 竹堆于要道,以阻滯敵軍前進;
第三道是滾木磕石。將砍下的木頭鋸成數段,與大塊的石頭堆 放在險要之處;
第四道是一人多深的壕溝;
第五道是堅固的射擊掩體。
紅軍指戰員們高漲的士氣和廣大群眾保衛井岡山的堅定信念, 使邊界處處呈現出一派奮戰迎敵的動人景象。
為使遠道而來的湘軍無法立足,袁文才組織領導茅坪、大隴一帶的群眾實行堅壁清野,把糧食等所有食品藏進了深山老林,讓敵 人找不到食物,找不到向導,甚至連鍋、碗、瓢、盆、柴火都隱藏起來, 造成敵人生存困難。
為做到以逸待勞,讓敵人疲于奔命,袁文才還親率紅三十二團一 營埋伏在山下茅坪的桃寮、斜源、神山、周山一帶,晝夜不停地襲擾進 占大隴、柏路、茅坪的敵軍,使敵人整夜不得安寧,無法正常作息。
八月三十一日一早,湘軍吳尚部的三個團由大隴向黃洋界哨口 發起進攻。敵軍沿著蜿蜒陡峭的山道,在火力掩護之下,瘋狂地撲向 紅軍陣地。但由于地形限制,敵軍無法展開兵力,只能一個接一個地 往上爬,呈魚貫式的散兵線匍匐前進。當敵人進至三十米時,只聽到 一聲令下,我守山軍民居高臨下,向敵人猛烈開火。突遭襲擊的敵 軍,被打得暈頭轉向,慌不擇路,紛紛往路旁草叢里躲閃。這時,布在 路邊的竹釘陣大顯神效,許多敵人的腳被刺傷,不少敵人的雙腳甚 至被竹釘刺穿,痛得哇哇大叫,我軍指戰員又把堆放在工事前沿的 木頭和石頭趁機滾下陡峭的山坡,伴隨著巨大慣性的木頭和石頭勢 不可當,如山崩地裂,砸得敵人魂飛魄散、頭破血流。一個上午,連續 打退敵人三次沖鋒。
下午四時,膽戰心驚的敵軍又發起第四次進攻。這時,幾個紅軍 戰士把一門剛在軍械處修好的迫擊炮從茨坪抬到黃洋界,接連向敵 人陣地發射兩發炮彈,均未打響;當第三發炮彈發射時,炮彈居然帶 著呼嘯刺耳的聲音飛向敵陣,正好擊中敵軍指揮所。此刻,紅軍趁勢 向山下的敵軍發起猛烈攻擊,敵軍被打得亂成一團。敵人聽見炮聲, 以為朱毛紅軍主力回到了井岡山,急忙調頭往都縣方向倉皇逃竄。
正在茅坪、大隴一帶襲擾敵軍的袁文才,眼看敵人想逃跑,立即 率部急起直追。敵軍早已無心戀戰,更是害怕送掉狗命,他們恨不得 能夠插上翅膀逃離戰場。許多腳被竹釘刺傷而又拒不投降的敵人,在袁文才率部追擊中斃命。直至把敵人追擊到寧岡的大隴與湖南部 縣交界處——狗爬坳,把湘軍趕出了江西境界。
贛敵第九師的一個團正準備經茅坪進攻黃洋界,聽到湘敵已敗 逃的消息,根本不敢再戰,立即調轉方向,逃回永新。
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軍的囂張氣焰,粉 碎了湘贛兩省敵軍的第二次“會剿”。“保存了我們最后根據地,且使 敵為之膽寒,不敢輕視共軍,為邊界名戰之一。”同時,這次反“會 剿”的重大勝利,一掃“八月失敗”帶來的沉悶空氣,極大地鼓舞了邊 界軍民的士氣。
九月上旬,毛澤東在迎接紅軍大隊返回井岡山途中,得知黃洋 界保衛戰的勝利,以極其喜悅的心情,寫下了著名的《西江月?井岡 山》一詞: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借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上一篇:奔白口襲前指英勇殲敵
下一篇:坳頭隴布袋陣克敵制勝